本报讯(记者 时秀敏)“非常感谢!正是由于你们的大力帮助,我们才找到了老家,我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1月4日上午,在信阳日报社,著名抗战英烈孔庆同的儿子孔久龄握住信阳日报社负责人的手,一个劲地表达着感谢。

当天上午,孔久龄一行在光山县文殊乡龙塘村孔湾组确认了老家之后,专程来到本报赠送锦旗。

据记载,1942年10月21日,由于汉奸告密,时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代司令员的孔庆同率手枪班在河间县与游击大队会合时,被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包围。为帮助战友突围,孔庆同吹响军号,吸引敌人的火力,身中数弹后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30岁,后被安葬在石家庄冀东军区烈士陵园。2014年,民政部首批公布的300名抗日英烈名单中,孔庆同列第31位。

父亲牺牲时,孔久龄只有2岁多。作为烈士独子,他只知道自己的老家在河南省光山县,但一直不知道具体在哪个村。今年7月初,他委托本报寻找老家,在有生之年实现父亲魂归故里的愿望。在多方努力下,终于确认了光山县文殊乡龙塘村孔湾组就是英雄的老家。11月3日,孔久龄一行回到光山县寻根问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