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三大电信运营商自10月1日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已有20多天,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有不少消费者吐槽10月以来流量用得速度过快,以前月底还有流量,现在到月中流量已经用完。

此新闻已经被包括多家央媒在内的媒体广泛转载。

一、是否会因“流量不清零”新政带来流量使用增加。

这肯定是伪命题,运营商流量计费实际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流量计量,第二部分是根据套餐将计量结果转变为费用。“流量不清零”新政,实际修改的只是第二部分,而流量使用多少,由第一部分完成。单修改计费规则,并不影响计量。也不可能带来计量变化。有网友说得好,“专门黑你这点流量,运营商得花多少钱改造系统。”

二、导致用户流量增加的原因有:

1.用户原因:由于流量使用习惯逐渐形成,且4G流量资费大幅下降,用户资费敏感度减弱,常开数据服务,即使有WIFI时也不切换的现象增加,导致使用流量明显增加。

2.运营商网络原因,随着4G网络覆盖越来越好,更多的用户更换为4G手机、4G套餐,导致更多的应用在4G上完成,由于网速更快,原本微信、微博、客户端等页面打开一部分就被用户跳转的现象减少,用户流量消耗有所增长。

3.随着4G网络发展和资费降低,以及手机屏幕变大、性能变强,新版APP的流量消耗也在逐步增加,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大家可下载同一个应用一年前的版本对比一下。尤其是高流量需求的图片的“原图”、微视频等逐渐被用户接受。

4.部分新版应用有“偷流量”现象。这里加引号是因为,虽然有一部分是由于手机中病毒、木马等导致流量消耗,但更多是由于应用在静默状态在自动连接、更新过程中造成了流量消耗。由于用户及开发者对流量敏感性减弱,也出现个别应用版本因设计时考虑不周,形成高流量消耗的情况。

三、媒体报道,运营商“冤”吗?

肯定的回答是不冤。因为:运营商作为服务提供者,有责任给用户、媒体“解惑”。媒体曾多次采访运营商、用户也有投诉,部分地方客户服务人员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采用了免单、补偿等手段,表面看解决了问题,但被媒体认为运营商“理亏”。运营商宣传不及时不到位,近几个月来,流量高消耗投诉一直时有发生,也有媒体报道,运营商未积极分析问题并宣传。本月初,有媒体将此现象与“流量不清零”联系在一起,甚至出现大量媒体评论后,运营商还假装不知道。(据中国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