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翔 马童
王顺成是潢川县第二人民医院的院长,也是该院志愿服务队队长,这很让一般人感到意外。
“总觉得医院院长要么是业务高手,要么忙于行政事务,怎么还会领头当志愿服务队队长呢?”潢川县文明办的孙娟说,“王顺成还真就一直做这个队长,志愿服务都是他领着干。”
今年55岁的王顺成不单单是领着干,更多的时候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医生的战场也是很危险的。”同事罗正才回忆起12前年非典肆虐时的情景,“刚开始时人心恐慌啊,我们县正在火车站建留观室,很多医生都不敢去,王院长第一个写了请战书。”
王顺成说:“不亲身经历,那场面是无法想象的。当时我带救护车把第一例发热病人送到正在建设的留观室,救护车拉着警笛刚到场子里,施工的工人就跑了个精光。”
王顺成在留观室坚守了两个多月,一直到非典疫情解除。这场战役的胜利,王顺成获得了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抗非典先进个人”和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哪顾得上什么荣誉。”王顺成说,“我在当兵的时候,就只知道往前冲。”
2008年5月11日,王顺成到四川成都看望女儿,女儿当时即将从成都军医学院毕业,要四处联系实习的医院。
第二天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5·12”大地震,因为余震不断,当天王顺成便带着女儿露宿在广场。
“情况很危急,第二天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便开始奔赴四川,成都街头开始有招募点。”王顺成说,“我是医生,我得到前线抢救伤员。”
女儿听了父亲的想法泪如雨下。仅仅一年前她失去了母亲,眼下父亲又要冲到前线去,这个大学未毕业的女孩子不敢往下想。
“我不能做逃兵,我得去汶川。”王顺成对女儿说,“你是我的女儿,也将是医生,我希望你跟我一起去。”
父女俩很快就近找到了红十字会的招募点,因为医生加上军人出身,王顺成被安排向重灾区什邡护送救灾物资,沿途慰问救助群众。一周后,全国和国际救援人员大量赶到,王顺成才回到家里。
作为志愿者,王顺成经常带队组织义诊,他所组织的义诊很多时候是一种医疗救助性质的。
王顺成说:“老百姓限于经济条件,对身体一些小毛病要么忽略,要么忍着拖延。我们的义诊,要尽力改变这种现状。”
每次义诊,王顺成的队伍就会带齐彩超、心电图、眼底镜等一般技检设备和许多常用药品,队员佩戴工作牌,看病程序就像在医院就诊。
2007年7月,王顺成第一次带队到潢川县白店乡赵冲村义诊。医院B超专家余永江在对一位孕妇做健康检查时,发现胎儿已死亡,在和其他队员会诊后,立即作出合理建议和处理。从此,王顺成和这个村子结下缘分,每年王顺成都会到该村组织一两次大的义诊活动。
2015年3月,在一次义诊活动中,王顺成发现潢川县白店乡潘店村村民李伟一家三代5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家庭贫穷的他们从未想过手术治疗。反复考虑后,王顺成带头捐款,举全院之力让他们全家接受免费手术治疗。
“多做事,做好事;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王顺成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也是这个老共产党员对职业操守和人生追求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