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迎春 华唯

近年来,关注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健康成长的呼声不绝于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政策、积极采取措施,要求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努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较充足的运动时间。然而,据了解,这几年我市中小学校每年秋季开学后组织的军训中,总会发生一些学生因体质差而当场晕倒的情况,甚至,在日前全市开展的中小学校“向国旗敬礼”活动中,中心城区有的学校也出现学生因身体不适而退场的状况。那么,我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到底是个什么现状呢?近日,本报记者就此走访了我市中心城区部分中小学校,并采访了多位学生及学生家长。

◆◆采访

“缩水”或“丢失”的“大课间”

秋高气爽好时光。10月15日上午第二节下课,本该是规定的阳光大课间时间,但记者在文化街市九中看到,校园里一派喧闹景象,孩子们有的在教室外玩耍,有的在走廊里闲谈聊天,没有看到有组织的集体体育运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中心城区许多中小学校以阳光大课间为代表的体育活动,无论是课时长度、锻炼强度还是运动的科学性、有效性,都与要求相去甚远,有些学校实际上没有阳光大课间。

家住西亚和美超市旁边的九中七(7)班学生小飞告诉记者:“我们第二节课后的时间属于阳光大课间,休息时间大约15分钟左右,没有专门安排的体育运动。以前在五小上小学的时候有阳光大课间,那时候全校学生一起做广播体操。”

“我们学校每天上午有阳光大课间,但只有三、四年级的学生出去做操。除了体育课,我很少运动。”当天上午,记者采访了家住市区航空路的市十三小学六(3)班学生小毕,他这样说。

家住运输新村的小军是市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告诉记者:“我们每天上午第二节下课时间是阳光大课间,大约15分钟,全校学生一起做操。”

小馨家住在北京大街南段,她告诉记者:“我在浉河区五小上学,我们每天的阳光大课间在上午,10分钟的时间做操,还有10分钟学生们自由活动,上个厕所,和同学聊聊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中心城区大部分中小学校,不分年级,都是每周2节体育课,有些学校的体育课还有被占用的现象。“我们的体育课一星期2节,但偶然有时候会被语数英老师占用。”九中7(7)班的一个学生告诉记者。孩子在市三小一(4)班上学的李女士拿出课程表对记者说:“孩子在学校每周是2节体育课,阳光大课间不让一年级孩子参与。”

为了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013年,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指导意见》,对进一步开展好全市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俗称“阳光大课间”)提出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意见》规定,全市以县区为单位整体推进阳光大课间活动,把“大课间”纳入学校课程,列入学校总课程表。从2013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全市统一建立2个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即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时间为30分钟,上午以体育活动为主,重要发展力量、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项目,下午以艺术活动为主,重点发展柔韧、灵敏、体艺结合等身体素质项目。

◆◆声音

加点儿体育课,多运动让身心都健康

那么,学生和家长们是如何看待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的呢?

张大爷的小孙子在市三小上学,他对记者说:“在学校,老师主要抓学习,没有太多时间运动。想着孩子正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在家的时候想带着他做做运动,可是每晚孩子做作业都快到9点了,第二天还要上学,根本没时间运动!”

“我孩子小学在北京那边上的,学校对孩子的体育锻炼很重视,孩子是在边锻炼边玩耍边学习的过程中度过小学生活,每天都很开心。”李女士家住中山南路,儿子在市九中读初中,她告诉记者,“现在孩子转学回来了,学校根本不重视体育锻炼,学习压力也很大,很少看到他运动了。”

家住红太阳小区的吕先生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应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更希望孩子身心都健康;运动能让孩子释放压力,放松心情,还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我家孩子上的市第一实验小学阳光大课间只有20来分钟,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每次做完广播体操后,心情确实很放松,但我们学校的阳光大课间只有十几分钟,总觉得太短了。”市五小的一名学生说。

“每周2节的体育课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跑步、做操,有时候还会一起玩‘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和同学们一起玩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真希望多加点儿体育课。”市三小四年级学生强强一提起体育课很高兴。

市九中八(5)班学生玲玲告诉记者:“我们没有阳光大课间,特别怀念小学时期同学们下课后一起做操的情景。现在一周2节体育课,主要是为了应对中招体育考试。为了考试而运动,感觉不到真正的乐趣。”

◆◆政策

“1小时”是基本要求,体育课每周至少3节

记者向我市教育部门求证并查阅资料了解到,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0年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2007年,教育部发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开始在全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各地学校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至少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2011年,教育部制定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明确指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规定》的第一条内容是: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中小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将上述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认真组织实施。

此外,《规定》还就建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工作机制、健全相关的督导制度和建立相关的社会监督机制、科学评价机制、表彰奖励和问责制度等,作出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