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环卫工人在爱心粥屋高兴地吃早点。

本报记者 郝 光 文/图

10月13日凌晨4点,天未亮,人们还在梦中,而位于平桥区平安大道与幸福路交叉口附近的一间房子却灯火通明,这是信阳公益志愿者协会筹建的爱心粥屋。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有的忙着洗菜、切菜、炒莱,有的忙着淘米熬粥,不一会儿,加了红豆、麦仁的粥就冒起腾腾热气。趁熬粥的功夫,志愿者们提前摆好桌凳,静候就餐者的到来。今天是爱心粥屋开餐的第一天。

5点半,刚干完活的环卫工们开始陆续赶来,见到“客人”到来,志愿者们赶忙迎上去热情招呼。端粥、端菜、发馒头,志愿者们来回穿梭、配合默契。吃着可口的饭菜,环卫工王大爷击掌叫好,他说:“开办爱心粥屋解决了我们吃早餐难题,以前花钱多还吃不好,现在有粥有菜有馍,味道很家常,吃得又饱,粥喝到胃里,暖在心里,谢谢这些志愿者,你们辛苦了”。

环卫工来了一拨又一拨,志愿者们准备60人用餐的馒头眼看就不够吃了,信阳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河山却“失踪”了,正当大家着急的时候,他拎着两大袋子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子回来了,“我怕馒头不够吃,跑到街上又买了120个小笼包子”。从5点半到6点半时间段内,先后有100名环卫工人前来就餐,有15名志愿者负责提供服务,共提供粥100碗,馒头包子200余个。

赵明是明港建筑公司项目经理,他听说粥屋今天试开餐时,专程从明港开车赶来当志愿者。问及他当粥屋志愿者的感受时,他说:“我觉得建立这个爱心粥屋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既关爱了弱势群体,又展示了志愿者美好心灵,参与其中,倍感温暖,感慨万分,今后我会继续关注并积极参加!”

据悉,爱心粥屋是由信阳公益志愿者协会、平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联手创办,粥屋从今年7月份策划,9月份开始具体实施,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才具备了开餐条件。尤其在国庆节长假期间,志愿者们更是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地为粥屋进设备、购厨具,加快了粥屋开餐进程。许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听说开办爱心粥屋时,纷纷加入,有的捐钱捐物,有的利用空闲时间前来当义工整修房子。信阳金三角石油公司的江女士得知粥屋购买厨具资金遇到困难时,随即派人送来现金1万元,解决了爱心粥屋燃眉之急。也有更多的爱心人士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宝甚至微信红包等形式转来爱心善款,更多的是匿名捐款,爱心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温暖的海洋。

信阳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河山说,为保证爱心物资善款透明公开使用,粥屋专门设立了出纳、会计,在银行开办了对公账户,粥屋制定了严格的财务、爱心物资管理制度,每一笔捐赠开具收据,登记造册,每笔开支以明细流水账形式记录下来,每天公布一次运营情况,每月公布一次账目,通过微博、微信、粥屋张贴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