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炜
“实践证明,近几年信阳市的思路举措符合中央、省委要求,符合科学发展理念,符合信阳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期待。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思路举措坚持下去,做正确的事,抓主要矛盾,尽应尽之责,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市委书记郭瑞民在年初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全市经济发展充满了期许。
应当看到,经济新常态下的趋势性特征和阶段性特征在信阳都有表现。由于我市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偏小,要想做大做强,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多;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提高主导产业带动能力,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所面临的问题会更多;调优结构,补齐工业短板,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四化”同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会更多;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民生,所面临的困难可能也会更多。
市领导在研判我市经济发展时一致认为,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新的困难是躲不过、绕不开的,唯有清醒面对、顺势而为,积极作为,才能够危中见机、化危为机。
以积极作为的心态去面对、确定的事情注重抓落实,这已经成为我市多年来干事创业取得成功的法宝。回顾信阳城市建设历程,我们从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到国家卫生城市,每前进一步,每一项殊荣,都为美丽信阳增添了光彩。当前,我市正在创建的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是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对于要不要创建,我市态度明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几乎所有测评指标内容都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密切相关,绝大部分指标都关系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居住环境等民生问题,创建的过程就是信阳发展进步的助推器。惠民利民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和检验创建水平和成效的最终标准。
创建中,我们始终坚持从打基础利长远的一件件实事做起,从重实效惠民生的一个个问题抓起,从强监管建机制的一项项制度管起,抓重点、克难点、补弱点,常抓不懈,持续推进,有起点无终点,积小胜为大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重点难点问题,初步形成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信阳实际的特色创建之路。
通过创建,广大市民切实感到环境变优了、生活变美了、保障变实了、心情变顺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大受益者,归属感和自豪感得到有效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广大市民普遍反映:创建工作确实为我们带来了实惠。
创建如此,办会也是这样。
在信阳第23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5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期间,与会客商发现尽管办会形式节俭了,内容却丝毫没打折扣,茶文化节各项活动分量十足。茶业博览会、茶具博览会、国际茶商大会……一场场颇具特色高质量的展会,让远道而来的客人真正领略到了中原茶乡的魅力。
以“相聚信阳·发展共赢”为主题的第十届豫商大会,得益于我市积极走出去招商,终于在盛会期间收获丰硕成果:不仅办出了新思路、新亮点、新特色,为凝聚豫商力量、树立豫商形象、弘扬豫商精神、传播豫商文化作出了新的贡献,也为信阳与广大豫商之间联络乡情、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合作共赢架起了新的桥梁,促成了超过300亿元的投资项目,项目均属省、市重点支持的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一批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将在信阳落地。
“我们将加快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完善开放载体和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把约定的事项落实好,把落地的项目服务好,把承诺的事情兑现好,为各位企业家在信阳创业、在信阳发展提供更优的环境、更好的条件、更强的支撑,保障投资者在信阳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发展,让每位企业家在信阳大有可为、大展宏图,共同谱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共同开创家乡发展的新局面!”市长乔新江在第十届豫商大会闭幕式上的表态发言,掷地有声。
得益于积极作为重落实,我市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记者了解到:截至8月底,全市千万元以上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共148个,目前已有11个项目建成投产,18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市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30个,全市137个在产业集聚区内建设的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总投资595.74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199亿元,1月至8月累计完成投资151.76亿元。其中,产业集聚区内亿元以上项目121个,总投资588.36亿元,1月至8月累计完成投资146.02亿元。
全市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中,电子信息、现代家居、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现代物流产业项目102家,总投资481.23亿元,1月至8月累计完成投资121.72亿元。五大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为我市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认识新常态中持续求进,在适应新常态中务实发展,在引领新常态中积极作为,发扬拼的精神、坚持实的态度,通过把工作抓实抓深抓准,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巩固深化‘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的基础上,要迅速启动‘争先进,比贡献’竞赛活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养鸭——羽绒服装、油茶种植——茶油加工产业链以及弱筋小麦——烘焙食品、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和运营管理、糯米食品深加工等产业的专题研究,切实做到“三准三专三聚三提”。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市委书记郭瑞民在8月27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再动员:我们一定要判清形势,保持定力,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自觉为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让我们一如既往积极作为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有了这样久久为功的韧劲,信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