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昨日鸡公山管理区李家寨镇志愿者与当地驻军一起开展清洁家园活动。 本报记者 秦 旭 摄

本报记者 秦旭 马童

鸡公山是我国有名的风景名胜,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旅游必谈鸡公山。鸡公山管理区四周,十倍于鸡公山景区的面积,它们的文明烘托着鸡公山。让我们一起感受文明创建下鸡公山的可喜变化。

美丽乡村,生态度假园

戴桂红是鸡公山脚下李家寨镇彭家沟的农民,她的生活节奏正好和城里人相反,周一至周五很轻松,周六、周日很忙碌。

“我们村里风景好,城里人都来玩,来吃地锅饭。”戴桂红说,“我家平时一天也就两桌客人,周末就会有七八桌,我都累坏了。”

戴桂红累得很值得!经营不过两年时间,家里光景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丈夫在城里务工的收入不算,她和儿子在家每月收入在一万元以上,家里早买上了十多万元的小轿车。

“鸡公山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度假景区,彭家沟离景区不过几公里,凭啥受穷?!”鸡公山管理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清湖说,“我们整个辖区287平方公里都可以发展成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好去处。”

彭家沟的变化影响了李家寨镇戴斌的工作感受,一年来他负责全镇环境整治工作。

“全市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镇也要创建全国卫生乡镇,至少要以整洁的环境示人吧?!”戴斌说, 这里“毕竟不是城里,总有人随便倒垃圾。现在好了,像彭家沟,如果卫生都做不好,还有客人来吗?看一下他们的房前屋后,有的还自己修建了假山和小桥,老百姓都这样自觉了,创建还有困难吗?”

事实是,戴斌的工作还需要下大力气,各个村子里以往的垃圾太多。当地的驻军了解情况后,帮助清理,这令戴斌他们感动。集中清理后,为了保持,戴斌每周要跑一遍镇里所有的村子和社区,把镇里所有的垃圾池查看一遍。

前段时间,戴斌在小雨中查看水口庙村,见到一户人家院墙外有一堆垃圾,他立即同村干部和保洁员一起清理。那户人家出门见到这一切后,从那次起,每次都会走一百多米路把垃圾倒入村里的垃圾池。

文明旅游,先文明示范

当下的鸡公山景区仅2.7平方公里,而整个鸡公山管理区则有287平方公里,整个辖区建成旅游度假区并不容易。

“需要时间,也需要寻找突破口。”鸡公山管理区区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安虎说,“用3年至5年的时间,现有的鸡公山景区要争创国家5A级景区,整个辖区则通过‘一园十三景’工程带动,建成一个特大型旅游度假区。”

“一园”,即在我市原动漫产业园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建设包括房车度假营地、巅峰减重健康运动、健康体质检测等项目,集文化传媒、动漫创作、研发、教学、市场开发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

产业园的建设将从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上为管理区注入动力并提供支撑,管理区优良的空气质量和近山亲水的生活环境,与各类现代文明活动相得益彰。

“十三景”,即进一步开发和打造鸡公山主景区、依云温泉度假村、桃花寨景区、武胜关遗址公园、铁路博物馆、国际漫城、龙袍山景区、波尔登森林公园、灵山金顶、杨岗古村生态农业区、山地运动场、滴水崖古茶文化度假区、云水寺等13个旅游景点。这些景点很多已经建成,它们由一条105公里的旅游专用客运线连接,极大地延长了整个鸡公山景区的旅游停留时间。一方面让游客有更多玩的内容,一方面把门票经济提升为产业经济,真正实现整个管理区建成旅游度假区的目标。

赵安虎说:“市委书记郭瑞民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讲话中,反复提到人的因素。城市的文明,首先是人的文明。我们要建成文明旅游区,也把人的文明摆在首位。”

作为全国有名的景区,鸡公山景区也存在一些其他名胜景区共有的问题,诸如“黑导游”、“店铺宰客”等。这些问题首先成为管理区治理的重点,文明餐桌、志愿者服务则为整个管理区融入了清新的气息。

在管理区开展“文明餐桌”行动的工作简报上,记者看到了各项准确的数字。7月16日的简报显示,辖区餐饮单位89个、机关食堂8个,“文明餐桌”行动的倡议书、文明公约、台卡等全部按要求悬挂或摆放。在8月26日的简报上,我们见到了5个“文明餐饮示范店”和10位“文明服务员”的通报名单,李二红便是一位文明服务员。

9月17日13时,李二红所在的家庭餐馆仍有四桌客人在就餐,饭店上下一片忙碌。

一位就餐的客人说:“我们的车从他们店门前过,看到招牌上说他们店里有全区的文明服务员,就下车在这吃饭了。”

相比“文明服务员”的影响,“文明示范店”的主人会做更大的招牌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来鸡公山,享文明服务

一年前,鸡公山景区大门外多了一个办公室——景区志愿者服务站。

9月17日午饭时间,服务站的志愿者小刘正忙着帮几个头晕不适的游客服用人丹。这对她来说几乎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是游客不慎划伤了手脚,她帮着涂红药水,有时是游客中暑来这边休息。

日常这里总有20多人的志愿者,都会散在景区里,或引导游客或捡拾垃圾。

鸡公山管理区在各个服务岗位开展文明岗位标兵评选,希望通过这一举动把文明服务融入旅客一点一滴的感受中。

余登林是鸡公山脚下的农民,前些年他开着自家的面包车拉客往鸡公山上跑。随着鸡公山旅游的发展,私下运营的客车被逐一取缔,余登林凭着自己多年开车的经验被景区聘为公交司机,一干就是五年。

凭着五年来没有出过任何事故,没有受过游客一次投诉,余登林没有悬念地被评为公交岗位文明员工。

“在我看来,文明服务就是司机和游客说话要和气,要确保安全。”余登林说,“不过我们也有成套的文明用语,比如驾驶员就要‘不超速、不超员,一让二慢保安全’。”

余登林有时也会遇到心急的游客。景区的公交发车有两个条件,一是满员,二是停留达半小时。可游客都是一上车就想开车上山。余登林除了解释发车的规定外,从不和游客争吵,不过也有违规的时候。

“前几天一对夫妇下午两点多进来的,就他们俩没法开车。”余登林说,“可他们拿出高铁车票,说一共打算停留两小时,再等半小时公交就没法玩了。我二话没说拉他们俩就上山了。”

在文明岗位的助推下,越来越多的景区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开始争获文明称号,真正受益的是来此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