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全敏 杨莉莉)今年以来,办理各类民生事件100余件,走访困难户十余户,化解矛盾2起。这是浉河区五里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落实干部“民情日志”制度,定期深入基层为辖区居民办实事,着力健全民生保障体系的写照。
明确职责,促进条块融合。该办事处按服务需求明确办事处及辖区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整合社区网格力量,上下联动,分工合作,重心下移,携手进社区,知民情、解民忧,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着力做好辖区居民就业工作,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丰富辖区居民文化生活,建立联络机制,建立基础台账,做好信息发布,开展摸底调查,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掌握辖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和就业服务意愿。
搭建平台,丰富社区生活。该办事处加快大党工委信息化服务平台的信息采集录入,通过”社管通”上报民情事件200件,办结199件,办结率99%。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八一路社区党群服务站精心打造的“爱心小屋”投入使用,接受社会各界捐赠衣服千余件,书籍500本,帮扶困难群众20余人。民族社区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设施,目前已接受30余名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福寿社区建立“爱心理发室”,组织党员上门免费为行动不便老人理发,开展党员活动日等各类活动百余次。民族、肖湾等社区组织医疗专家深入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并为社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
夯实党建,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构建“党组织建在网格上、队伍组在网格上、管理落在网格上、服务进到网格上”的全覆盖网格化组织体系,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求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锋作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有效地整合了人力、物力资源,服务力量更加强大,为居民群众提供了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的便捷服务,有效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来,网格长主动深入居民小区,及时调处矛盾纠纷,无法及时解决的逐级上报,实行分级办理反馈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及时化解一切不和谐因素。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来,共发现和处理问题102件,已协调解决101件。
此外,该办事处还积极联络辖区职能部门,共同商讨如何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努力形成各方“积极参与、主动承担、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管理新局面。
金牛山办事处搭建便民服务平台
本报讯(李玲玲 张成友)今年以来,浉河区金牛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采取现代技术手段,搭建便民服务平台,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完善网格管理平台。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成立35个网格党支部,设立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完善居民信息,在辖区党员干部中开展亮身份的“服务承诺”,机关党员干部认岗领责,坚持下沉网格,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其中6名办事处领导兼任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11名科级干部分包办事处6个社区,各部门负责人包社区相关服务窗口。
便民服务流程。该办事处在6个社区(场)设置便民服务大厅和便民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由居(场)两委会成员担任代理员,以文件和公示牌的形式将为民服务代理业务内容公之于众,建起了为民服务代理网络体系。定期联合财政、审计、农业、民政、信访部门监督检查,采取群众民主评议方式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优评先依据。
搭建便民服务平台。该办事处建立办事处、社区、村组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公布包干社区工作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组建以基层专职工作人员为重点,以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等为补充的服务人才队伍。在各社区建设了文化大院,成立了彩虹艺术、手牵手法律援助、仁爱医疗等志愿者服务“四队”和爱心捐赠室、小作者课外辅导室、文艺排练室等“八室”,丰富服务群众内容。
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平台。该办事处借助“周末大讲堂”改进干部职工的作风,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把解决群众最关注、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作为重点,加大投入,改善环境,辖区民生工作上了新台阶。日前,伴随最后一盏路灯的安装,该办事处完成辖区木机厂及十里河社区3组路段的路灯安装,照亮了该区域800余户近3000位居民的出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