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迎春
2009年,大山深处的新县周河乡初级中学,迎来了这样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她叫林巧莉,1987年出生,信阳市平桥区人。2009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带着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和对革命老区的深厚感情,她成为一名年轻的特岗教师。
周河乡位于大别山主峰之一的黄毛尖脚下,这里地处偏僻,山高路陡,平均海拔816米,距县城有30多公里。
初来学校,林巧莉很不适应。看着三面被大山环绕的学校,走在仅有两栋破旧楼房的校园里,刚毕业的她心里无限委屈,泪水顿时夺眶而出:“难道这就是今后要工作的地方吗?”
一开始,生活的不便、位置的偏僻、心灵的孤寂,让林巧莉不时萌生出逃离的想法。后来在学校老教师的帮助下和大山里面那群可爱的孩子的感染下,她慢慢适应了环境,心里渐渐有了丝丝暖意。
看到孩子们眼中流露出的纯真,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林巧莉震撼了。她下定决心留下来,要一直坚守在这里。
林巧莉工作的学校,70%以上都是中老年教师,他们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她一开始就担任七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同时兼英语教研组组长。随后几年,她又承担了八、九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由于年轻且会使用电脑,她又兼任起教导员、学校会计、总务副主任等职务。6年的工作中,她从未请过1天假。
林巧莉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忙,不吃饭是常有的事,多年来的生活不规律,致使我的胃病时常发作。但一想起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孩子们的笑脸,我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
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留守儿童很多。这些孩子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叛逆心理严重。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林巧莉每年开学后都要和每一个孩子谈心,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几年下来,她已累计资助学生20多人,资助金额达6000余元。
由于工作的学校偏远闭塞,接触社会面窄,至今,28岁的林巧莉仍未找好对象,父母很是操心,多次劝她回信阳市工作。但一想起山区的孩子,她便拒绝了。2012年底,她被淮北师范大学录取为在职研究生,但由于放不下大山里的孩子,她毅然选择了放弃学业。
6年的风风雨雨,她一路走过,既有艰辛,也有收获。她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多篇论文获得市级一等奖,多次获得“先进个人”荣誉……
采访最后,她笑着告诉记者:“爱上这群孩子,爱上教育,爱上这片大山,这是我的无悔选择!以后我会再接再厉,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