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中心城区发生了3次大范围的停水和5次突发爆管或有计划地小范围停水,的确给广大市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特别是5月2日湖东水厂DN1200出厂输水主管道爆管,恰逢“五一”小长假旅游高峰期间,给广大游客带来了不便,影响了信阳的对外形象。为此,本报记者对城市供水现状尤其是供水管网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以期达到解疑释惑的目的。

本报记者 刘翔 常征 曹新俊

今年以来,鸡公山大街怡景翠园小区的住户对频繁出现的停水情况十分不满——“这里挨着水厂的主管道,咋还老停水?”“这都等半天了还不来水!”“大热天的,别提洗澡了,喝水吃饭都成问题了。”而这个小区, 只是中心城区饱受停水困扰的众多小区中的一个。

正如市民所诟病的那样,今年以来,中心城区仅大面积的停水就发生了3次:3月13日8时至14日20时的南湾水厂进行新旧管道对接施工、5月2日的湖东水厂DN1200出厂输水主管道爆管、5月24日8时至25日8时的南湾水厂进行新旧供水设施对接、冲洗、消毒。

相对于大范围的停水,小范围的停水更是频繁发生。据了解,除这3次较大范围的停水外,今年以来,我市中心城区还发生了5次小范围停水。如2月7日8时至8日8时,由于更换平桥区南洋商场路口主管道阀门,计划性地停水(范围为平桥大道、平桥中心大道及震雷山区域);6月7日9时至8日3时,豫花园附近直径为0.4米的水泥管道爆管,造成报晓新村、五星路沿线区域的水压降低或停水。

这些或大范围或小范围的停水不但给市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不便,也给市供水集团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

偌大的中心城区为何频繁停水?中心城区供水现状如何?供水之路何去何从?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供水之惑,因何而来?

炎炎夏日,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市供水集团公司寻求“答案”。

市供水集团公司经理李福贵告诉记者,原因有四个:一是规划滞后,二是投入不足, 三是改革不到位,四是措施不配套。

据李福贵介绍,信阳市的供水事业起步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供水管网铺设应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市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迟迟没有出台,城市供水管网建设也就没有规划,供水管网铺设大多是临时抱佛脚,城市建设发展到哪里,供水管网才铺到哪里。由于没有规划,不但导致我市供水管网铺设无序和滞后,而且不同时期铺设管网的材质和管径都不一样,不同区域之间管网的衔接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也就难免给安全供水埋下了隐患。

城市供水管道铺设属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其建设投资理应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一并考虑,但由于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历史欠账太多,对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我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没能得到及时更新改造,管网老化严重,尤其是一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铺设的管网材质差、管径小,由于没有及时更新,这些管网仍在超期服役,如我市中心城区的鸡公山大街、北京路、工区路和平桥区铁路以南、京广铁路以东区域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铺设的水泥管道,这些水泥管道均已老化,且规划不一,管道口径、材质和施工执行标准各异,不仅给我市供水企业的日常维护带来很大困难,也给中心城区的安全供水带来极大隐患,今年6月7日湖东大道部分区域停水就是因为鸡公山大街豫花园附近直径为0.4米的水泥管爆管所致。

湖东水厂向老城区供水的主干管,其管材均为玻璃钢管。这种管材抗压能力差,爆管几率大,且一旦爆管后维修难度大,停水时间长。与我市同一年铺设这种管材的漯河市在2012年就全部更换了,而我市铺设的这种管网依然在使用,直至今年8月20日更新完成了这段4.7公里的管道,并投入使用。

导致今日频繁停水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市供水企业的改革不彻底。市供水集团公司于2003年年初至2011年5月进行了长达8年的“改制”,正是这次长达8年的“改革”,不仅没能使企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而且使企业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发展良机,陷企业于更加被动的境地。

当时市供水集团公司“改制”,其核心内容就是由个人出资买断公司的经营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几乎终止了对城市供水的投入,而公司又无力去争取国家“十一五”期间支持地级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因而这8年间,我市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几乎是停滞不前。2007年,我市启动六城联创工作,对主城区内的42条主干道进行改造,这对改造主城区的地下城市供水管道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因缺乏资金而错失良机。同时,我市错过了两次水价调整的机会,导致现在生活用水基本价格为2.00元/吨,未达到省发改委认定的供水成本2.48元/吨,远低于2.79元/吨的实际供水成本,致使市供水集团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经营状态,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8年“改制”不到位,带来的一个最严重后果是职工情绪低落,人心涣散,该干的活没人干,当收的水费收不上来。当时每个月收回的水费仅200余万元,连发工资都不够,更不用谈发展了。最穷的时候公司连必用的工具车都买不起,员工出去维修管道,只能用三轮车运送管材和工具。有几次市供水集团公司工作人员去一些小区维修管道,因用三轮车运送管材被物业工作人员怀疑是否专业而拒之门外。

在这种窘境下,市供水集团公司自己失去了“造血”功能,而又不能及时得到输血补充,其“肌体”难免受损严重。供水企业自身不保,其供水保障功能和服务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配套政策缺失也是导致我市供水企业饱受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由于城市供水规划迟缓,而一些相关配套政策又没有跟上,致使一些开发商各自为战。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建在哪里?怎么建?他们都不去咨询,而市供水集团公司的专业人员也无权过问,因而,一些小区建成后,自来水却供不上去。

供水现状,如何改变?

城市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市四大班子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都已充分认识到城市供水的重要性。市人大先后两次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到供水企业进行调研,并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区供水安全与保障情况的报告》、《关于中心城市供水安全与保障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市政府也在逐步加大对城市供水管网建设的投资力度。但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供水管网面临的危机,还得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管网建设规划。一个城市建设如果没有规划,就会杂乱无章,一个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如果没有规划,同样会盲目而无序。十几年来,我市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这就对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我市做了一个城市供水管网建设规划,但由于当时城市的总体建设规划没有出来,因而这个城市供水管网建设规划是简单而粗糙的,已远远满足不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在信阳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出我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个规划操作,这样才能避免城市供水管网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是逐步加大对城市供水管网建设的投入。李福贵向记者提供了《城市供水管理条例》和《河南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记者从中看到这样一些条文:各级政府应在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投资主体和先导作用,由政府投资建设、改造供水基础设施,供水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与维护。

“搞好供水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近几年,我市正逐步加大对城市供水事业的支持力度,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我市供水管道老化严重,维护费用高。自来水价格倒挂,再加之近几年接近2亿元的工程建设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供水事业的健康发展。”李福贵告诉记者。要想扭转我市城市供水的被动局面,就应该按照《城市供水管理条例》和《河南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帮助供水企业解决水价倒挂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历史债务偿还等问题,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建立补偿机制,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水附加费中提取适当比例予以弥补。在新建、改造市政道路时,将供水管网铺设、改造列入工程建设投资预算,做到同规划、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同评审。

三是企业要通过自身改革,增强“造血”功能。2011年以来,市供水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扭转了企业经营和员工精神面貌上的颓势,企业的经济效益逐年好转,每月回收的水费由原来的200余万元增长到现在的800多万元。但由于水的价格严重倒挂和历史欠账太多,市供水公司要想实现安全供水这一目标,仍有一些困难。作为信阳市唯一的供水企业,一方面要根据《城市供水条例》要求,主动参与到城市的供水管网建设之中,用好政府投资的每一分钱;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挖潜增效,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只有内因和外因共同发力,企业的“肌体”才能更加强健。只有企业的“肌体”强健了,安全供水才能成为可能。

四是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近年来,我市所建商品房高层居多,这对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中心城区部分地段(师院东门、飨堂社区、周家山社区等)地势较高,二次供水设施建设越来越重要。现在市供水公司客服中心经常接到市民打来的投诉电话,有的反映水费高,有的反映水质差,有的反映水压小,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基本都是二次供水的问题。由于我市目前没有统一的二次供水设计标准、施工要求和监管措施,相关用水单位在后期运行使用中出现诸多隐患和问题,如因选型不准、选址不合理、管理不善造成水源污染、供水不足及水价偏高等,这些都给市民的安全用水带来不利的影响。目前,国内各省、市都非常重视城市的二次供水问题,不少地方都在研讨相关政策、措施,天津、青岛等城市正在试行。作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我市也应将二次供水建设、管理及运行维护等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尽早制订实施我市城市二次供水设计标准、施工要求和监管措施,明晰权责,以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碧水源来供水人,波澜化龙转池头;工艺完善显神威,优质出水到万户……”这首供水之歌绘出了城市供水的最美画面,也道出了信阳供水人的心声。我们期待,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市供水事业一定如歌声中传唱的那样让政府放心,让用户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