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李浩 实习生 刘荣蕾
7月10日,新县千斤高中礼堂里十分肃静,这里正在召开新县西部片区千斤乡等5乡镇全体乡村干部600多人参加的全县2015年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件通报会。
今年新县召开这样的会议已经是第二次了,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反响。距会场30多公里的陡山河乡白沙关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杨家国说:“这样的会议,打动心坎,再远再忙我也要来参加。”千斤乡徐畈村党支部书记杨家春会后找到该乡党委书记说:“认真反思,感觉我家‘老二’家庭享受农村低保政策不恰当,我有责任有错误,回去我就召开会议研究将他已领取的低保金收回来,请求组织给我处分。”
今年以来,新县纪委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注重预防,一手抓案件查办,一手抓警示教育,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吃拿卡要、生冷硬推、与民争利、欺压百姓等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让“苍蝇”无处遁形,群众拍手称快,以作风建设实效汇集建设“山水红城、健康新县”正能量。
异乡查案
破解“脸熟难执纪”怪圈
2014年12月,新县苏河镇庙墩村群众反映该村干部虚报冒领退耕还林款等惠民资金问题。新县纪委按干部管理权限将信访件移交给该镇纪委调查处理,但群众担心镇纪委因人熟,官官相护,不会真查真纠,做不了“黑包公”,就在镇纪委调查期间仍疑虑重重上访不断。结果群众的担心终究变成了现实,信访件反映的问题没被查实。
“让本乡镇纪委调查本乡镇案件,反映问题群众有疑虑,被调查对象有‘盼头’,案件调查人有顾忌。”该镇纪委书记阮祥国道出了缘由。
新县纪委一班人由此认识到,由县纪委包揽查处基层“四风”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精力上难以保证,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等不得,必须要拿出“章法”来破解乡镇纪委办案难的问题,党风廉政建设才能真正落实到基层。
经反复调查研究,新县纪委探索实施乡镇异乡办案机制,制定出台《乡镇纪委信访案件“异乡查办”实施办法》,将基层信访案件全部纳入异乡查办,明确考核细则,对承办乡镇纪委办案不力的,将严格追究责任。
异乡查案让乡镇纪委办案人员放下了“思想包袱”,破解了“脸熟难执纪”的怪圈。
2015年4月,新县纪委将郭家河乡麻布村群众反映该村干部低价转让村集体山场信访件,移交给陡山河乡纪委进行调查,仅用10多天时间,就纠正了违纪问题,处理了相关违纪人员。同样,2015年6月,新县纪委将周河乡王边村群众反映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村干部冒领五保金、截留集体公益林补助金等问题的信访件,移交给苏河镇纪委进行调查,很快就查清了违纪违法事实,给予了相应纪律处分,并将相关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监督者也要受监督。针对在异乡办案过程中,群众反映的个别干部存在打“马虎眼”、接受吃请等现象,新县纪委一方面要求相关负责人“签字背书”,一方面定期开展案卷评查,实行倒查追责机制。
“办案不力,县纪委还会倒查,追究责任。这样一来谁都不敢跑风漏气,乱打招呼了。”作为新县异乡办案第一例的亲历人,陡山河乡纪委书记华玉萍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通过乡镇异乡查案的方式查办基层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案件9起,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办各类案件61起,让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有力教育了基层党员干部,进一步遏制和预防基层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发生。
创新方式
保持作风建设高压态势
每逢重要时间节点,纪检监察系统的工作人员都要忙得脚不离地。开展明察暗访,核查问题线索……工作中,纪委不仅冲在前、唱主角,而且有时候还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让人不禁发问:纠“四风”难道只能纪委“自转”,不能探索出社会“公转”的运行模式?
为了打破纪委“一家忙”的作战“困局”,4月27日,新县召开了全县建立健全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工作会议,会上提出要建立起一支基层党风政风监督员队伍。
退休老党员曹绍忠听到了“风声”,58岁的他毛遂自荐,加入到这支队伍中。“这是县纪委对我的信任,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他拍拍胸脯,表下了决心。
像曹绍忠这样的党风政风监督员,该县总共有3090个。这3090个监督员分散在全县各个行业,各个乡镇,成为新县纪委的“眼睛”。
对于“眼睛”的选聘,新县纪委下发了专门的通知和管理办法。为了兼顾公平和公正,新县纪委从全县各个行业选聘了30余名县级监督员,各乡镇、县直单位选聘15名左右乡级监督员,各行政村选聘8名至10名村级监督员,确保监督员队伍覆盖全县各个角落。
3090个监督员为新县纪委编织出了一张“天网”,迂回包抄,从侧面缓解了“正规军”力量不足的情况,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监督体系,让新县纪委不再“孤军奋战”。
新县纪委在加强党风政风监督这支“游击”队伍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全县各级各部门纪委这支党风政风监督“正规军”的建设。新县纪委的工作人员曾经向记者感慨过:“纪委就我们这几个人,去暗访很容易被认出来,停车场的师傅见到我们都打招呼。这样一来,很容易‘打草惊蛇’,监督实效大打折扣。”
“面熟”所造成的作风督查“滑铁卢”,很快得到了有效解决。新县纪委从内部挖潜要成效,积极探索创新作风建设督查方式,采取八里督查浒湾、浒湾督查吴陈河、沙窝督查八里……一月一循环,制定了乡镇循环推磨督查考核办法,对督查工作进行量化,每月考核、每季通报、年终总评,对作风建设督查发现问题数量少排序末位者给予问责。
八里畈镇纪委书记王子甲感慨地说:“以前乡镇纪委是‘纸老虎’,只会敲边鼓,现在乡镇纪委开展作风建设督查‘被逼较真’,发现问题就不会讲‘情面’!”
乡镇循环推磨开展作风建设督查机制,有效解决了作风建设“同体督查”难以发现问题的困局。今年上半年,该县共发现干部职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上班病”问题113起,给予处理的党员干部204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27人,比去年该县全年督查发现干部职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上班病”问题总和还多。
作风建设督查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推动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的解决。浒湾乡郑店村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徐家和与蒸压加汽混凝土砖块厂老板胡庆友发生纠纷,影响了正常生意,非常着急。乡林站站长刘文昌得知后,先后十几次进行调解,最终问题得到解决。“我没请他吃,没请他喝,他也没得到我什么好处,但却费老大的劲帮我们调解,干部作风真的好转了!”徐家和充满感动地对记者说。
乡村巡察
聚焦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
异乡查案、群众监督员、推磨式督查等“药方”正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巡察工作“药剂”的“效力”也在逐渐“显现”。
借鉴中央“巡视”工作经验,5月18日,新县纪委成立3个巡察组,选定陈店乡、卡房乡和县教体局开展了第一轮常规巡察工作,并对陈店乡高湾村、山背村,卡房乡古店居委会、卡房村和县高中、县职业高中开展了为期10天的第一轮专项巡察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如何在短时间内把问题弄清楚、搞透彻、拎出来?新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刘万金说:“巡察工作得‘带题不定题’,边巡边选题。”
哪里问题集中就巡察哪里,谁问题突出就巡察谁,“带题”的准备过程十分重要。第一轮巡察工作所选定的巡察对象,极其有“考究”。
“陈店乡和卡房乡距离县城较远、平时各项监督检查相对较少、监督监管相对较弱。除此之外,这两个乡镇都是革命老区乡镇,更应以巡察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而专项巡察所选定的4个村(居委会),也大多存在群众反映问题多、各项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新县纪委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显然,巡察工作人员是“有备而来”。正如新县纪委书记袁钢所说:“巡察工作要带着具体问题下去,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打有准备无把握之仗。”
打好巡察之仗,工作小组得备足“弹药”,做好“功课”。如果只是纪委“一家忙”,在财政资金预算等领域就会很容易被“糊弄”。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每个巡察组除了配备1名纪委工作人员,还配备了1名财会审计人员、1名政法系统人员,确保巡察干部既熟悉执纪监督工作,又有基层工作经验。
要想迅速“摸底”被巡察单位,除了采取函询、约谈等方式,及时向财政、审计、纪检监察、政法机关、涉农部门收集了解被巡察乡村的有关问题和信息,还得“走群众路线”。
巡察工作开始不久就有群众向巡察组反映陈店乡高湾村党支部书记吴某虚报冒领农村危改资金问题。进驻该乡巡察组迅速反应,通过财政、住建和公安部门分别调取该村近3年的危改资金拨付清单和该村党支部书记吴某的家庭成员及近亲属姓名和住址,然后逐一核查,仅用1天时间就查清了该村截留危改资金4.3万元和吴某近亲属3人虚报冒领危改资金3.3万元的违纪事实,巡察组当即将违纪线索移交该县纪委。
“打蛇打七寸”才能直切要害。巡察工作不拘泥于复杂的工作流程,简化程序,直奔主题。比如,缩小谈话范围,紧扣锁定的重点问题,聚焦知情部门和知情人进行纵深了解,不召开与专项任务无关的座谈会、汇报会等,从而确保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新县巡察工作开展以来,发现基层“四风”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线索19起,已移交县乡纪委正在立案调查的案件15起,已移交该县组织部门办理的问题4起,有38起群众诉求类问题责成被巡察乡镇和相关单位办理。
新县卡房乡老党员林典胜向县委巡察组反映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逢人便讲:“共产党还真好,成立巡察组,在俺家门口就解决了俺多年没能解决的问题,俺从心里面拥护!”
专项治理
让群众分享反腐倡廉“红利”
5月份县委巡察组在对卡房乡和陈店乡开展巡察中,发现2个乡都存在着乱收费和低保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反弹现象,巡察组及时将这一问题反映给了县纪委。
6月初,县纪委经过认真筛选,及时召开会议,责成相关部门在全县开展了涉农乱收费、医药购销及医疗服务不正之风和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回头看”3个专项治理,让群众分享反腐倡廉“红利”,切实感受到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果。
乱收费对农民的伤害是巨大的。尽管这种腐败的金额与“大老虎”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种不正之风对农民的伤害一点也不比“大老虎”小,因为其对农民来说是“往伤口上撒盐”。所以,必须追究涉农“杂费”的来龙去脉。
新县新集镇金河村村民刘恒顺这几天正在盖房子,不久前该镇纪委工作人员却找上了门。“这是退给你的300元钱,以后电力部门再来给你接电,可记住了,这是不收费的。”工作人员耐心地向他解释道。
正在建房的新县陡山河乡村民胡兰友前两天也收到了退回的钱。“以前我们收建房抵押金,虽说目的是为了乡村规划管理,但是行为的背后却反映了‘以罚代管’的管理理念。现在我们把抵押金退给群众,群众建房的时候多来几趟,群众觉得我们管理更好了,我们也觉得离群众更近了。”该乡纪委书记华玉萍告诉记者。
看似简单的陈述,却反映了思想观念的变迁。涉农乱收费检查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也让机关单位转变了工作理念。截至7月底,新县涉农乱收费专项治理已排问题线索67例,对10人给予党纪处分,已退还或收缴违纪违规资金52.9万元。
除此之外,低保也是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原本应该是群众的“保命钱”,却往往成为一些人哄抢染指的“唐僧肉”。
“在新县查处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中,发生在低保领域的案件就占了很大的比例。”新县纪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查处的案件来看,问题主要出在低保对象确定及低保金发放等环节,有的涉及民政部门干部,有的涉及村干部,违纪违法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在该县查处的案件中,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情形比较常见,有些地方动态管理未落实,原有保障对象家庭情况发生变化,已不符合低保要求,但仍在享受低保待遇,导致低保“兜底”作用未能实现,损害社会公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近4年来,我们连续开展了4次农村低保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每年都清理了一批,但清理过后很快反弹,违规享受低保现象仍然存在。”新县纪委农村室负责人说,“今年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一些群众不看好这项工作,认为又是风过问题在。”
“我们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扩大知晓度,强化集中公示,增加透明度;一方面实行入户核查、‘推倒重来’式清理排查,确保低保评定的公正性。”该负责人说,“除此之外,我们实行村级自查、乡级普查、县级抽查的制度,夯实了专项治理的成果。”
这一举措不仅把牢了低保入口,还疏通了低保出口。专项治理开展以来,新县纪委组织人员重新入户核查率达92%,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1308人,其中清理村干部近亲属违规享受低保67人。
管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得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新县浒湾乡伍榜村党支部书记郑成业认为最好的工作方法就是“四议两公开”。“就拿这次清退低保户来说,哪些人该退,哪些人该补,让村民们自己来议议。这样大家才没话说。”郑成业说。
“过去了解村里的事儿,好像雾里看花,让人摸不着头脑。现在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贴在村务公开栏里,老百姓心里亮堂,看得明白。”伍榜村村民张志华告诉记者。
让这些涉农资金走上“正轨”,县纪委还在建章立制和执行制度上狠下功夫,做好专项治理“后半篇文章”,责成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涉农惠民资金管理的意见》等制度,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巩固专项治理成果。
“打虎”彰显反腐决心,“拍蝇”更能赢得民心。新县纪委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广大群众撑起了一片睛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