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靖
“南有郝堂,北有新集。”在宜居之城信阳,郝堂村、新集村,位于信阳市平桥区一南一北,不同的建设风格造就了同样的美丽;不一样的“美丽理念”却同样惹得游人醉乡里。
穿过苍翠的山岗,寻着淡雅的荷香,记者慕名来到这个“醉人”的美丽乡村——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在满目苍翠的美景中穿行,记者面前,一幅幅乡村画卷渐次展开:
碧绿的荷塘里,荷叶田田,荷风送爽;街旁溪沟内,清水淙淙,大街小巷干干净净;红砖石瓦、土坯小屋,一栋栋古朴的农家小院,散落在青山绿水间,勾勒出如画的田园美景。
“过去是荒草房、土泥路、垃圾遍布,许多破屋无人住;现在是整洁房、石子路,门前有花、院后有树,城里人来了都不想走。”说这话时,明港镇镇长刘光金笑容满面。
2014年,明港镇以新集村为示范点,大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和生活质量为主题,加大环境整治,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从众多村民和干部的口中,更让记者感受到这里因美丽乡村建设焕发的魅力。
美在底气:改善环境靓家园
新集村地处明港镇西部,距镇区约5公里,人口聚集,有13个村民组,人口2586人。
第一次来新集的人可能无法想象,这里曾经“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 这个大别山下的普通村落曾和众多的豫南村庄一样,闭塞、贫穷,青年外出、老人孩子留守,许多民居都成了荒废的老屋舍。
近年来,信阳市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开始向农村环境污染“开刀”,着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治理农村环境,明港镇全面实施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努力实现“三无一规划一眼净”目标。
作为示范点,新集建设美丽乡村从垃圾分类回收开始,投资近30万在村南建设一座资源分类中心,坚持每日把村子的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分拣整理,实现垃圾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示范引领之路。
“农田秸秆、瓜果皮、烂菜、剩饭……属于可分解的生产、生活有机废料,均可入池沤肥,产生天然有机肥重新投入农业生产中。”
“村里各路口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垃圾箱,村内每个商店门口都挂放着旧电池回收箱,由政府补贴商户,前期推行了一节电池兑换一瓶矿泉水的举措,鼓励人们将废旧电池送回收箱,避免污染。”
“镇政府还为每家每户配发了竹编垃圾分类筐2个,引导农户垃圾分类从家庭做起,每日由包户保洁员收集垃圾,运送到村资源分类中心进行分拣。”
这是当地干部杨亚军的一番描述。归类回收后,垃圾“组团”踏上了良性循环再利用之旅,屋前屋后的垃圾少了,整个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如今的新集变了模样,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也随之明显提高。
村民孙建华说:“现在我们村环境好多了, 看见有垃圾村民都会主动捡起丢到垃圾箱里,村里也多了保洁员,自己门前的小路修好了,自己没事也打扫整理,我觉得村里人的卫生意识是提高了。”
环境在变,农村在变, 村民的生活也在变。这样的变化只是明港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去年至今,明港镇朝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对水、电、路、气、生态绿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提质。
为方便群众出行,明港镇硬化、整修进村道路10余公里,新建设跨河大桥一座,在农民门前铺装近1500平方米石子景观路,全面启动农村安全饮水、改水改厕、沼气入户等工程,并新建垃圾分类中心一座,科学处理生活垃圾。
同时,为改观农村破旧面貌,还启动旧房改造,镇政府组织农民依照豫南民居风格改造房屋,鼓励农民新建、改造房屋。目前,仅新集村就新建房屋5户,改造房屋10余户,修缮各式建筑30多处,新集南北街美化效果初显。
美在朝气:扩建学校留民心
沿着整洁的街道而行,一座崭新的学校呈现在记者眼前,这里是一个对新集来说颇具知名度更具重要意义的地方——平桥区明港镇新集小学。
这是当地新扩建的一所留守儿童学校。同其他农村一样,由于大批进城“淘金”的农民工,新集村里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父爱、母爱和教育缺失等问题的出现,带来了多年未能解决的社会问题。新集学校的创办,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也为孩子们带来大爱的天堂。
新集小学创建于2011年,其创办人是当地早已家喻户晓的名人张立培。一听有人来访,他热情地领着一行人边参观边说,“这里以前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出现今天的可喜局面,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大力帮助。”
2014年,明港镇将新集小学改扩建工程列入明港镇“十件惠民实事”。如今,一幢幢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师安居房、学生餐厅已拔地而起。
目前,这里的在校生已发展到近400人,吸纳了新集及兰店、雷寨、冯庄等周边乡镇的留守儿童前来入学,解决了当地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
刘光金告诉记者:“新集村就是依托留守儿童学校,通过恢复乡村教育功能,来实现复兴文化、复兴村庄,把新集村打造成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休闲旅游的新景点,探索出了特色的美丽乡村之路。”
随着建设美丽乡村工程的推进,村里还建起了乡村图书馆、妇女之家、儿童快乐家园等文化活动场所。
在村子街道的另一边,一个家庭式农家书屋成为村民们日常文化生活的好去处。来到这里,村民们可以阅读到各种书籍。
记者在书屋看到,几个书架满满当当地摆上了各种各类的书籍,文学、农技、历史等一应俱全,书屋还专门开辟一个休息场所,布置了板凳、茶几,陈设了一些自然古朴的木雕,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村口处,由红砖、石磨、石滚等废弃材料设计而成的文化小广场,也成了村民津津乐道的好去处。“建起小广场后,这里经常有艺术表演,大家都喜欢聚集在这里看演出,村里人之间的交流多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塘角小卖部的村民老吴说。
美在人气:规划产业富村民
虽已过了盛夏时节,村里荷塘内的荷花依然亭亭玉立。荷塘边,卖莲子的村民吆喝着竹筐内新鲜的莲蓬,笑容满面。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用古诗中的词句来形容当地的莲蓬丰收之景再合适不过。
“今年夏天,村里的莲塘喜获丰收。最近,来此赏荷花、品莲子的游人络绎不绝。”杨亚军说,这对于信北的农村是件稀罕事。
原来,这些都得益于政府对莲藕种植的大力引导和扶持。去年,村里成立了莲缘种植合作社,合作社不仅给种莲的农民提供技术,而且还帮助收购他们卖剩的莲子,加上第一年政府对藕种的扶持,村民的收入高出了很多。
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产业的支撑,群众的口袋鼓不起来,美丽乡村终究只是一件华丽的外衣。基于这一认识, 当地政府始终把发展大特色产业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
新集村优良耕地多、林地多、水面广、水源足。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新集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展示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
去年10月,新集集中流转承包近600亩土地,通过平整土地、修渠挖塘,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结合打造美丽乡村的要求,引导大户种植大片高产油菜、优良稻谷、经济林果、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水面养殖等。
今年村里还将实施新集冯庄高效农业产业化项目,集中打造风景长廊,建设油菜、紫云英、荷花观光带,生态农业观光园及林果采摘园;推行绿色生态产业链,开办特色农家饭、垂钓园等,以吸引周边城市居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此外,新集还通过建设跨河大桥、河道治理,对村南小明河进行治理,进一步丰富村内的自然风光;在农民旧房基础上,改造出农家书屋、村供销社、小卖部、农家院等富有特色的各式建筑,吸引游客参观、体验。
没有乡村之美,何来明港之美。以规划为引领、彰显特色、统筹发展,明港镇紧紧围绕办好寄宿制小学,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主题,以“不改变原始风貌,通过改造原有住房,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加强村民垃圾分类意识”为理念,全力把新集打造成为具有人文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今的新集,正成为明港镇最璀璨的明珠,变得越来越“绿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