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小城。 史 霞 摄
龙山湖湿地风光。徐大迟 摄
凉亭乡赛山脚下。徐大迟 摄
槐店乡晏岗茶厂。冯明生 摄
净居寺风景区扬帆桥村。冯明生 摄
硅桥镇彭冲村风貌。徐永慧 摄

□本报记者 郭 靖 通讯员 吴正宇 苏汝林

大别山钟灵毓秀,淮河水源远流长,孕育了这方美丽而多情的厚土——光山。

这里生态优美,人文灿烂。古之光山,地域广袤,山原毕具,“千山壁立,一水环流”,素有“弦山紫水”之称;今之光山,因“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更宜居,焕发出新的光彩。

7月30日,河南省环保厅首次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省98个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光山县空气质量排名第一。

去年以来,光山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推进全县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改善农村环境为切入点,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统筹规划,全面展开,创新推进。

截至目前,全县358个行政村(居)全面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40个示范村、118个达标村进展良好;8月中旬,光山县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再传喜讯,白雀园、泼陂河两镇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在这里,乡村美,美在规划先行,因“村”制宜的建设蓝图;在这里,乡村美,美在坚持不懈地进行农村大环境整治,让乡村环境与居民生活华丽蜕变;在这里,乡村美,美在完善机制,使美丽乡村建设保持常态。

规划先行 传承延续

一幅优质的规划蓝图,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光山县上官岗村就开始了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实践。

以信阳被确定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该县先后建成60多个新农村示范点,17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多年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照“美丽乡村创建是新农村建设升级版”的思路,光山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根据各个乡村区位特点、建筑特色、优势产业,合理确定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与建设标准,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按照集中居住型、古村保护型、旧村改造型等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对人口外流、逐步消亡的村落,结合移民、空心村治理等项目,规划迁入新型农村社区。

——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传统村落、民俗村,先保护起来,有计划地进行修缮。

——对基础条件好,人口集中的村落,实施旧村改造。坚持少挖山、不砍树、慎填塘,保留农村风貌和乡土元素,打造干净、整洁、天蓝、地绿、人美、宜居的好家园。

这种坚持“规划先行、传承延续”的思路,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已有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相结合,使之成为一个衔接、融合的整体。

为落实规划,光山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具体抓的领导小组,整合力量成立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县委农办牵头推动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机构,出台系列工作机制,以“智慧之乡、宜居光山”为总目标,按近期、中期、远期分三步走,全面推进全县358个村(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面上整治 点上示范

在光山,与屋舍整齐、各具特色的村落相辉映的是良好的生态和清新的人居环境。

昔日随地倾倒的污水,被网络发达的排污管道引至污水处理池;堆积成山的垃圾,被村级清洁员及时、集中清运……大街小巷变得干干净净,一派整洁恬静的田园风光。

美丽乡村,村容整洁是前提、是基础。光山县通过“面上整治,点上示范”的做法,在全县持续开展“落实十个一律,创建清洁幸福家园”活动,大力开展“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整治工作。

——对国道、省道、县道公路沿线及两侧的白色垃圾、乱堆乱放的杂物、废旧地膜、废弃广告牌等进行清理,打捞和清理沟塘漂浮物;保持公路沿线村庄的干净整洁;对交通主干道沿线的杂草进行集中清理,建造花坛,种植花草及观赏树木。

——对街道环境卫生及市场秩序进行整治,配备垃圾车,对街道、市场进行清扫,集中清运生活垃圾;道路两旁的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有序。同时,还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和集镇群众定期开展大扫除,营造“我的家园我来扫”的良好氛围。

——对旅游景点,及时清除了道路两侧各类杂物,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无乱堆乱放现象;对商铺摊点占道经营、户外广告乱摆乱放等情况进行集中整治,确保道路畅通;停车场内无杂物挡道,整治排水渠道,确保景区整洁有序无污水横流。

今年以来,全县共取缔公路沿线木材加工点、采石场各9处,取缔废品收购站23处,清运垃圾堆500多处,扶正、拉直各类线杆400多根,新建垃圾池1000多处、配备垃圾清运车30余辆,使全县农村大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并建立了村级清洁员队伍,配备清运工具,逐步新建村级垃圾处理设施。

与此同时,光山县以示范村引导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活动,以杜岗、晏岗、扬帆等3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为重点,同时启动了1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民组创建,要求每个乡镇办好1个示范点,每个村先抓一个示范村民组。目前,全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村民组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扎实推进。

统筹“点、线、片、面”发展,加快推动升级创建。通过抓点连线、组线成片、以片促面、全面推进,光山县分别打造出几条美丽乡村的精品线、示范带、核心区,即:在G312线、东南线、西南线打造三条精品线;北片突出土地流转带动,中心片以城乡一体化引领,西南片打造豫南山水游,西片发展社会化服务,东南片突出文化引领,打造出5个各具特色的综合示范片,使美丽乡村更加因地制宜,更加彰显特色。

完善机制 保持常态

宽阔的马路两边是整洁的村落,村里小路旁是正在盛开的花朵,茶余饭后可以去环境优雅的广场散步,周末假日这里便成了城市人休闲游玩的好去处……这是现在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将是未来光山县农村真实的生活。

建设美丽乡村,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只有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才能保证村庄建设正常推进,已建成的村庄才会保持常态美。为此,光山县建立了六项长效机制,让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

——群众参与机制。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用群众的力量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群众全面参与讨论、表决本村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事项;群众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参与本村的卫生保洁、施工建设、本地的产业发展等,确保群众享受到人居环境改善的成果;动员鼓励本村群众成为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的主力军;积极组织群众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当好“三员”,即“运动员、宣传员、评判员”,充分发挥群众的自我学习、自我宣传、自我评比、自我监督的作用。

——领导联系机制。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制度。在全县范围内选取40个示范村,作为县领导的联系点。每个乡镇的书记、乡镇长各联系一个乡镇级示范村,作为联系点,乡镇班子成员每人定点联系一个达标村。

——部门帮扶机制。以建设人居环境示范村、达标村为契机,按照县直有关单位职能为抓手,明确部门帮扶任务及分工。形成了以县公用事业局、农业局、住建局、环保局、水利局为重点帮扶单位,其他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通力合力的帮建新机制。

——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出台了《关于整合涉农建设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县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对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22项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整合,重点投入,多层面、多渠道宣传动员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参与捐建工作。

——长效保洁机制。出台了《光山县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建立“以县为主,乡镇公担,农户适当出资”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经费保障机制。

——督查考评机制。出台《光山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督查考评办法》,组成督查小组,加大督查考评力度,督查小组定期不定期深入各乡镇进行明察暗访,实行月督查、季小结、年终总评的考评机制,形成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

美丽乡村 亮点纷呈

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成效初显:

涌现了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典范。根据全县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基础条件,培育了集中居住型(上官岗村、江湾村)、古村保护型(扬帆村、董湾村)、园区景区型(敖洼村),以及平原型(杜岗村)、山区型(帅洼村)、丘陵型(晏岗村)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示范点,这些示范村设施配套、风景优美、乡风文明,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培育了一批美丽乡村与现代农业产业园融合的新典型。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动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目前,光山县拥有千亩以上农业示范园18个,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示范园在一起整体规划建设的有十余个,农业示范园与新村庄相互映衬、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农民群众既改善了生活居住环境,又达到了在家乡就业创收的目的。

开创了社会捐助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新局面。县乡两级密切联系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引导激发成功人士回报家乡,为家乡捐钱捐物捐建设施。蓝天集团投入5000多万元在敖洼村捐建基础设施,陈启伟在家乡陈大湾村投入3000多万元无偿捐建农村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设施,魏均昌在家乡李岗村魏老榨投入1000多万元捐建基础设施,董氏兄弟投入800多万元在家乡杜岗村无偿捐建基础设施,帅洼村创业群体集资100多万元在家乡捐建基础设施。据统计,全县成功人士投入1.5亿元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捐建基础设施,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15个,目前又有56名成功人士达成捐资2600万元的意向。

掀起了群众主动全面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新高潮。光山按照集中居住型、古村保护型、旧村改造型等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入住达到千人以上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就有80多个。江湾村集中居住1800人,集中居住率达85%;杜岗村已经集中居住350户,还有100多户申请搬迁到社区集中居住。逐步形成了全县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度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户户参加、家家奉献的新局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从乡村环境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美的常态化,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中,光山县上下仍以实干的精神和执着的激情,留住绿水青山,朝着建设更“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