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勇尚)为更好地融入电子商务,拥抱互联网,服务创新创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店商”实体经济与“网商”网络经济融合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认定备案工作。

缓冲压力。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产业,对生产经营、促进消费作用明显。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商务部门站位全局、主动作为,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通过战略性思维、前瞻性思考,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信息消费,扩大网购规模,激活内需市场,缓冲和释放经济下行压力,切实把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作为稳增长、保态势重点专项,把电子商务企业认定备案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增添动力。各县区商务部门将电子商务备案认定工作纳入电商工作的考核范围,建章立制,明确工作重点、阶段目标任务和具体责任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办,迅速行动,将电子商务企业认定工作与全市电子商务普查相结合,作为传统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工作抓手,为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增添动力。

集聚合力。下一步,我市各级商务部门将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协会等渠道和资源,广泛宣传,做好指导服务。争取工商部门支持,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库;借助城镇街道办事处力量,引导餐饮、家政、宾馆、娱乐等各行各业关注电商认定,积极改进和创新服务方式,熟悉认定备案的目的、方法;引导电商协会参与,组织电子商务企业全员认定,提升服务成效。通过电子商务企业认定,加快我市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和龙头电子商务企业培育,为国家、省、市三级示范创建,打造信阳地标品牌,集聚工作合力。

蓄足实力。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市各级商务部门将在履职尽责中发挥积极作用,主动融入电商时代,引导各行各业摒弃电子商务、“互联网+”是简单的“建网站、开网店”和“上网卖货营销”等狭隘思想,牢树“电子商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识。提高全市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实施产业带动,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蓄足实力,用“互联网+”拥抱实体经济,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广智慧应用,服务改善民生,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