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常征 曹新俊 通讯员 孙明江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连日来,这首《当兵的历史》成了我市许多应征青年最耳熟能详的歌。

这歌声,是对共和国军人生涯的真实写照,唤起了广大青年对军营的追求与向往。一批批热血青年把献身国防作为崇高的价值追求,把军营历练作为无悔的人生选择,立壮志,报党恩,一幅幅从军报国的动人画卷、一个个军营成长的励志故事,在信阳大地不断呈现。

“当兵为尽义务,不发优待金,我也会报名”

近年来,我国军人优待金连年攀升,国家、省、市相继出台提高义务兵优待金标准的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适龄青年的参军热情。

然而,曾几何时,一些明显带有“商业性”的口号,出现在了征兵宣传的口号中。有些人更是动不动就扳起指头算经济账,用利益来坚定报国志,出现了“当兵两年净赚十万”、“两年义务兵、补助四万元”等不规范的标语口号,给大家带来误导。

今年8月7日,市委书记郭瑞民对征兵工作提出要求。随即,市征兵办重新征集征兵宣传口号,在汇总的上千条中选出50条,作为全市统一的宣传口号。

“祖国在召唤,有你中国强”、“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幸福家园”……连日来,我市征兵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短信以及大街小巷出现了一条条励志标语,而以往那种带“经济味”的标语则不见踪影。

严格规范征兵宣传,抛弃了以往的“经济账”,营造了“尽义务、讲奉献”的应征氛围。应征青年论补助、讲优抚的少了,谈理想、讲义务的多了。“当兵为尽义务,不发优待金,我也会报名。”新县应征青年张波就是众多有志青年中的一位。

张波告诉记者,从爷爷张道瑞参军算起,其家族先后有12人参军报国。长辈的军旅经历,深深影响着张波的人生观、价值观,他立志像父辈一样,参军入伍,体验火热青春和军营生活。为了此次参军,张波每天早晚在小区坚持3公里长跑锻炼,每天登录国防部网站、中国军网了解有关征兵信息。

“养儿当为国效力,报答党恩,如果孩子们都不参军,哪有咱老百姓的好日子?这是荣耀啊!”谈到一家3代12人参军报国,张道瑞开心地说。

“青年入伍是块‘铁’,部队锻炼成好‘钢’”

立壮志,报党恩,正是广大青年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如果我们参军,失掉的只是金钱;如果不参军,失掉的是整个国家。”上世纪30年代,面对日军的入侵,数以万计的青年学生放下课本,奔赴战场,投身抗战洪流。

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畔,无数青年写下血书、立下誓言,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在对越等自卫反击作战中,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参战,用鲜血铸就新时代的风采,用生命编织高山下的花环,维护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和平年代,信阳广大青年学子始终志存高远、勇于担当。当祖国召唤的时候,毫不迟疑地投笔从戎,担负起长城奠基石的责任。

“青年入伍是块‘铁’,部队锻炼成好‘钢’。我要让自己成为钢铁战士,为铸就我们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贡献一己之力!”光山县青年吴翰林去年高考成绩621分,完全可以上个重点大学,但他带着“知识报国”的理想毅然参军入伍。

李再强是一名标准的“富二代”,父亲从事房地产行业并经营酒店项目,家庭生活富足殷实,明年大学一毕业,就可子承父业。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今年7月份正式应征报名了。面对他人的不解,李再强坦诚吐露自己的心声:荣华富贵固然诱人,但代替不了火热的军营生活,好男儿自当献身国防!

像吴翰林和李再强这样的年轻人,在信阳不胜枚举。

郑州大学应届毕业生饶强,选择携笔从戎,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有人问他:“你毕业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却去当兵,从头再来,值得吗?”饶强回答:“通过各种考试,大学毕业,并不能说明我就一定可以成为高素质人才。但有过当兵的锻炼,相信以后我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军营的淬炼,让我跑赢了很多人”

诚如饶强所言,部队严格的训练管理、严明的组织纪律、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会潜移默化为战士的内在素质。这些无形的素质,不仅军营需要,人生道路中同样不可或缺。

潢川青年胡伟,1996年12月入伍后,很快成长为吉林省军区边防某团作训股长,被兰州军区树为“新型教练员标兵”,被四总部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当兵带给了我无尽的财富,让我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养成了一种善于‘团队作战’的好习惯,磨炼出适应飞翔的好‘韧带’,让我飞得更高更远!”

不是每一个军人都能做将军,但是脱下军装的军人却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将军。

“正是军营的淬炼,让我跑赢了很多人。”身上充满军人气质、有开拓和进取精神的李永强是平桥区河南丰泰管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和CEO,谈起军旅生涯,李永强感触颇深。

“昔日,我进部队这所大学校锻炼成才;今天,我来部队慰问战友。我感谢部队的培养,让我始终保持退伍不褪色。”今年建军节前夕,光山县孙铁铺镇江湾村党支部书记江世学到县人武部慰问官兵时说。

江世学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甘当排头兵,永远冲在前。他带领全村群众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创出了一番新事业。江湾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省文明村镇”,他本人还荣登“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光荣榜”、获河南省“最美村官”称号。

一日从军,终身为兵。复转军人脱掉的是军装,脱不掉的是军魂;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本色。

去年1月23日,因村民烧香祭祖引发山火,退伍军人周长才第一时间赶到灭火。因风大火急,在灭火过程中,周长才身上的衣服被点燃烧成重伤,最终因伤势太重去世。“河南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商城县退伍军人王克华,照顾非亲非故郝修常烈士父母,长达30多年之久。如今,这份超越了血缘的亲情仍在继续。

革命传统历久弥新,爱国情怀一脉相传。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信阳儿女,正从这片被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义无反顾地走进广阔的军营,抒写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