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李浩 实习生 梁效禹
不可否认,社区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社区担负着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承担着社会矛盾冲突的“旧疾”。
如何化解矛盾,增强社区管理的活力?浉河区金牛山办事处华森社区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让居民动了起来。
华森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集中的社区,社区里大部分居民都是木机厂职工,随着近年来木机厂效益的不断下降,居民楼渐渐成了“老人楼”,社区管理起来难度十分大,一直都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维持前行,令街道社区很无奈。
“社区主任应该是社区的‘医生’,不仅能号准社区的脉搏,还得接地气,有思路。”华森社区主任周晓燕在她总结自己的社区工作经验时说。而她为华森社区开的药方就是用志愿活动“引活”社区管理。
2010年,周晓燕通过竞聘来到社区时,社区居委会正遭遇一场“危机”:适逢木机厂改制最关键的一年,改制后有一大批年纪大、资历深的木机厂员工退居二线。如何做好这1700余名退休、下岗居民的安置工作,成为摆在刚上任不久的周晓燕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周晓燕随即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走家入户进行详细摸底,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苦口婆心的劝导和一系列志愿活动让这些老员工有事可做,社区“危机”不知不觉中就被化解了。
“危机”过后,周晓燕也在慢慢思索,社区管理如何才能管得住?如果居民在社区生活中“自己顾自己”,那社区管理只是一张“皮”,通过一些活动载体,让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能够上下互通,这样的结构才是社区管理的“精髓”。
周晓燕所说的载体活动,其实也就是志愿服务。“现在一天时间基本上都泡在社区里,生活一点儿也不枯燥。”在浉河区金牛山街道华森社区居住了45年的黄葵荣说。
2011年2月,在社区的帮助下,黄葵荣牵头成立了葵花向阳文艺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带来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
除了葵花向阳文艺志愿服务队,华森社区还组织了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医疗志愿服务队、爱心帮扶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吸纳志愿者112人。
管理好这些志愿服务组织,让他们高效“自转”,周晓燕巧妙地运用了榜样的力量。在华森社区工作日志上,记录着多次表彰大会。“张贴光荣榜是为了让爱成为一种习惯。”周晓燕说。这不,8月10日,华森社区组织的“党员活动日”活动上,出现了十几位中小学生的身影,他们都是被父母带来感受志愿服务活动的。“我们是木机厂志愿服务第二代,希望他们能成为更加优秀的木机厂志愿服务第三代。”党员志愿者王海霖说。“这几天准备给来参加志愿活动的学生写一封表扬信,开学了寄到他们学校去,这样以后我们有志愿活动,他们就会更愿意参加了。”周晓燕说。
组织社区居民举办趣味运动会,冬至节气去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雪天组织党员志愿者进社区关心慰问孤寡老人,清扫积雪方便群众出行,植树造林,上门为高龄老人理发……志愿活动联系起了居民之间的心,“社区也是家”的概念越来越明晰。华森社区近年来上访率和刑事犯罪率皆为零,住在社区里的老居民王大妈说:“去上访是给晓燕添麻烦,有什么事找找社区,找找厂里直接就沟通解决了。”
很显然,老社区并没有因为“暮年”,而在社区管理中失去光彩。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