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李海
“我去年回到家乡创办了光山县子夜歌汉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的汉服销往上海、广州等全国21个省市,去年销售额达176万元,利润62万元。”昨日上午,年仅23岁的子夜歌汉服公司总经理裴丹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现在家乡十分重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她的公司在淘宝网上开设的汉服专卖店很受消费者欢迎。
如今,在全市像裴丹丹这样在淘宝网上开店的各类企业和个人已有3700多个,有4000多家企业正在应用电子商务。盘点我市上半年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情况,成绩可圈可点,发展态势良好。
发展环境宽松高效
上半年以来,我市多次召开电子商务专题座谈会,共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并提出了“顺应变、用好势、推动上”的工作思路,市政府印发的《信阳市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电商发展的方向、路径、重点、措施、扶持政策等,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积极性。
去年5月18日,信阳市电子商务协会成立。该协会以培训、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为着力点,定期研讨、信息共享,搭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助推我市电子商务发展。与此同时,各县区也纷纷发力,成立服务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组织。如潢川县、新县电子商务协会于今年4月至5月相继成立,平桥区成立了青年电子商务协会,光山县在2014年成立电子商务协会的同时,进一步成立了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供货联盟等细分电子商务协会。
在健全工作机制方面,市编委批准在市商务局设立了电子商务科,该局也是全省最早成立电子商务科的省辖市商务局。各县区也分别明确主管部门,如浉河区单独设立了电商物流办公室,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示范工程稳步推进
按照全省电子商务企业认定办法、认定细则及备案程序,我市积极组织各县区内所有具备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全员认定”,截至目前,我市累计申报河南省电子商务认定企业3批,31家企业纳入了全省电商企业数据库,第一批6家电商企业已获认定证书,为争取项目、享受政策奠定了基础。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的培育,带动全市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现已创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0家。与此同时,我市电商明星企业不断涌现,如汪世年夫妇创办“兰兰的小屋”拥有粉丝近120万人,创建的“昕蓝”品牌大码女装,依托在广州、上海、常熟三地自有的9个加工厂,年销售收入1.1亿元,日均发送包裹3000件,年快递量100万单,连续7年销售排名全国单品类目第一,是我市唯一一家金皇冠卖家。
此外,全市各类电商园区的竞相发展,为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发挥电子商务产业聚集优势,促进产、学、研、用协作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动力。如信阳大本营电子商务公司以创建国家级电商示范园区为目标,立足平桥区实训基地、联合万家灯火集团,依托何景明茶叶等产业基地,以代运营、网络分销模式,开展电商人才培训,搭建自身物流平台,打造全流程、全产业链电子商务园区。此外,光山县羽绒服装电子商务孵化中心、信阳金牛电商物流产业集聚区、信阳国际茶城等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也已全面启动。
多向延伸电商培训
为营造全市各行各业助推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氛围,我市启动了分级分类万名电商人才培训计划,实施了“四进工程”,全面构建政、校、协、企四位一体电商人才孵化培训体系。为党政领导干部宣讲电子商务,开设“电子商务趋势及形势分析”课程;组织开展千人电商大讲堂,开设“全员融入学电商”专家讲坛;组织各县区商务干部赴北京、杭州等地参加“电商物流协同发展”、“跨进电商”、“电商进农村”等课题学习……党员干部学习电商、关注电商、支持电商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企业、协会与学校在电商培训上同样亮点频现。截至目前,全市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协会、学校和企业已举办电商培训活动累计达30多场次,培训人员近10000人次。今年5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互联网+青年电商创业行动计划”,该计划将培训电商创业人才10000人次,孵化电商从业精英1000人,新增各类网商200家,力争培育示范电子商务企业10家。
与此同时,信阳市电子商务培训学校已于今年3月正式获批,依托市青年网络创业孵化中心的人才、渠道、创业基地等自身优势,该校将开展青年创业培训和网络孵化。
“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借助电子商务实现‘弯道超车’,发展电商产业要接地气,紧密与我市优势产业、全市实体经济、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大力实施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示范带动、人才培养、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市场开拓、支撑服务‘七大’工程,努力推动我市电子商务实现新突破。”谈及下半年的工作目标,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