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瑜珊 马保群)8月6日至7日,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副主席邓永俭等带领省政协调研组莅信,就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暨加速推进大别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课题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市领导郭瑞民、乔新江、王道云、周冀荣、王勇和市政协秘书长姚海柱陪同调研或参加座谈会。
酷暑季节,烈日炎炎,平桥区陆庙街道办事处筹建处的公共图书馆却是凉爽宜人。三三两两的孩童或围聚在书桌旁看书,或分坐在电脑前玩游戏,这里俨然成了他们消夏避暑的好去处。“自从有了这个图书馆,我们村里的孩子电视都不怎么看了。放暑假了,有些孩子在这里一呆就是半天,家长喊都喊不走,这事儿算是办到老百姓心坎儿上了。”村支书朱明娥是个爽利人,说话也是快人快语:“我总是对我们两委班子成员说,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只要尽心尽力为他们办事,他们心里都清楚。我们换届选举,没有一个人拉票,班子成员全部高票当选,真正是风清气正。”叶冬松微笑倾听,点头称赞说:“这样的班子多配一些,基层组织就有希望了。”
围绕着此次调研的课题,叶冬松一边实地察看,一边详细询问了解村里人口有多少、外出务工人员占多大比例、有没有发展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哪些开支、有没有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等。朱明娥回答道,村里办了个驾校,一年收入有几十万元,主要都投入在桥梁、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修上。现在村子好了,很多外出务工的人都愿意回来。日子过得好了,大家还想更好,想像城里人一样出门有公交坐、生活有自来水用、日常用电不再有电压不稳的现象。看到这里的百姓生活宽裕,而且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叶冬松很高兴。他说:“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现在省里正在做相关的规划,相信乡村未来会越来越好。”
近年来,平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创新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创新养老模式,探索开展村级居家养老工作,在每个乡镇选择一个试点村启建新型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逐步实现全区老人居家养老全覆盖。陆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青砖灰瓦、窗明几净,悠闲的老人或在娱乐室打牌,或在廊沿下乘凉,看到叶冬松一行到来,一些老人凑上来握手攀谈。尹大谋就是该村的村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脑梗等疾病,他如今70多岁,在这里已经住了好几年了,两个儿子都在深圳务工,每个月寄钱回来支付他在这里一个月600元的伙食费。他说:“我老伴儿在家瞧门,我自己在这儿住,这儿比家里住着舒服,啥也不用管!”已近正午,厨房里飘出来阵阵烹饪的香气。叶冬松走进厨房,看了看中午的伙食,连连点头:“有鸡有鱼,伙食不错呀!”他语重心长地对随行调研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说:“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在养老服务上,各地情况不一样、老人的需求不一样,政府承担能力也不一样,仅用一种模式去解决养老问题是不行的。现在的养老服务,已经不仅仅是让老人吃饱穿暖那么简单,还应该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权益保护等问题,要跳出传统模式,使养老服务的内容、方式更加多样化,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养老等民生领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平桥区郝堂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特别是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河南郝堂村:打造原汁原味的美丽乡村》后,郝堂更是在全国火了一把。虽然天气炎热,但叶冬松一行到来时,郝堂依然游人如织。“你是信阳的吗,怎么想到来这里玩?”荷塘边,叶冬松和一位游客攀谈起来。“是呀,我是息县的,这坡儿好呀!中央电视台不是也播了嘛,来看看感觉真不错。”游客笑着回答。蓝天上白云朵朵,碧水边绿树如荫,劈柴垛起柴扉墙,精心修葺的土坯房,随意装点的小竹林,引得调研组一行连连感叹:“真漂亮!到哪儿找这样的蓝天白云!”
叶冬松一边前往郝堂宏伟小学、公共图书馆、茶社、民居实地调研,一边询问自己关心关注的问题:“现在每年来村里旅游的人数有多少?村民开展旅游服务吗?能增加多少收入?”村支书胡静回答说:“旺季有上万人吧,村民看到有这么多游客,都想着做点儿小生意,现在摆摊的太多了,我们都在犯愁怎么管理。”叶冬松嘱咐她说:“别看摆摊做游客的生意,对你们村集体来说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但是对一家一户的百姓来说,还是能很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的。你们应该在加强管理、规范经营秩序的同时,鼓励百姓干,让百姓多赚钱,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6日下午,叶冬松一行来到罗山县继续调研。楠杆镇慈善爱心超市是该镇一家独特的超市,该超市通过接受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和慈善爱心超市经营取得收入,为楠杆镇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家庭提供帮助。超市里提供有油盐酱醋等各种生活日用品,凡是符合标准的群众都可以通过在民政部门申请及利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积分等方式,在超市免费领取物品。叶冬松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只要能够为群众排忧解难,各种方式方法都可以创新,关键在于思想,思想解放了,路子也就宽了,群众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罗山县楠杆镇中心卫生院,叶冬松详细询问了医院干部职工基本情况、经费开销情况及医改工作情况。听取汇报后,叶冬松对该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院在深化医改工作中有成效、有创新,服务基层扎实到位,破解了农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看病挤”等突出问题,许多经验值得推广。他强调,党委政府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最基层的老百姓真正得实惠,让他们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
随后,叶冬松一行又来到罗山县政协机关看望机关干部职工,调研政协工作。
在7日上午召开的座谈会上,邓永俭指出,要进一步认识对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大别山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山区,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通道,在国家协调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共和国的创建付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各级党委政府在认识上要到位,要怀着对革命老区的感情来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以实际行动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
邓永俭强调,要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革命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和先进地区相比,和沿海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老百姓还没有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发展成果。因此,在政策扶贫方面,要给予大力倾斜,政策到位了,许多具体问题也就解决了;要注重增强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快振兴发展;要注重发挥资金投入体制的保障作用,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金融支持力度。
邓永俭要求,要进一步发挥政协的作用和优势。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是重要的人才库和智囊团,各级政协要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想发展、议发展、促发展,积极为老区发展建言献策,发挥“智囊”作用,齐心为振兴大别山,为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为老百姓能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享受到和先进地区一样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作出努力。
市委书记郭瑞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对省政协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省政协领导及省直有关部门长期以来对信阳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省政协调研组提出许多支持性的意见和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们一定充分运用好这次调研座谈成果,认真研究信阳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各项要求,抢抓机遇,精心谋划,积极对接,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努力把信阳的事情办得更好。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布局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建设标准化学校、标准化医院、标准化养老机构,引进和留住更多的专业人才,打造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服务中心,让信阳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
郭瑞民表示,希望省政协及省直有关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信阳、支持信阳,在资金、项目和政策等方面继续向老区倾斜,推动信阳加快振兴发展。
座谈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乔新江汇报了我市扶贫开发和基本公共服务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结合工作实际,就促进老区扶贫开发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了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