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勇

今年端午节前夕,市人社局职工方德海就和老伴陈书梅一起,带着新包的粽子和米面油等过节食品,来到平桥区邢集镇残疾五保户林纪全、李景生和平桥区王岗乡残疾人杨厚亮家中,给“亲人”送上节日的祝福。27年来,像这样的帮扶,连方德海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非亲非故,但胜似亲人。从1988年方德海救助第一位重度残疾人林纪全,到后来救助五户残贫群众,从每年四次前去救助到每隔两个月前去帮扶,方德海就一直这样默默地坚守着,延续着人间大爱。

今年58岁的方德海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挑着他四处讨饭生活。在乞讨过程中,时常遇到好心人的施舍,使他和母亲度过一次次难关。方德海懂事后,母亲常教育他:做人要讲良心,要多做善事、好事。从此,方德海就将母亲的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

1988年春节,方德海回老家平桥区邢集镇高庙村过年时,得知同村的残疾人林纪全因双腿残疾,不能行走,又没有父母亲人,生活非常困苦时,方德海就前去看望。林纪全贫困的生活状况极大地触动着方德海的心,方德海当即向妻子陈书梅表示,要长期资助林纪全。从此以后,他就固定每年四次到林纪全家中看望,每次都带上米面油、鸡蛋、猪肉等生活必需品。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裕,方德海一个普通的职工,工资也不多,还要养家糊口,长年累月地去离市区100多里的偏远农村资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不但亲戚朋友不理解,连妻子也心生抱怨。妻子说:当年他帮助林纪全,看着那个人也怪可怜的,我也就没反对。谁知后来他越捐越多,我就有些不理解了。我对他说,咱家也不富裕,你做慈善一次两次不就行啦,这样下去,家里怎么承受得了呀。可他却说,好歹咱家的条件要比那些残疾人强多了,咱们平时生活俭省一点,就能给那些残疾人帮上大忙。后来,我也想通了,反正做慈善是积德行善的事儿,我支持他。

2003年,方德海了解到平桥区邢集镇周楼村村民李景生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仅靠一个小板凳挪步行走,租住在明港镇破旧的平房里时,就决定像对待林纪全那样去资助李景生。帮助李景生十几年,方德海从不留姓名,只留下电话,李景生有啥困难就给方德海打电话,大到看病小到家里灯泡坏了,一打电话,方德海就立即赶去照料。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方德海就是坚持一辈子做好事、做善事。他有一个小笔记本,上面记着做善事开支的计划,如今年要花费1万元,明年需要1.5万元等。方德海说,只要他身体能行,就一直坚持把慈善做下去。

虽然做慈善方德海很慷慨,但他自己却从不舍得乱花钱。结婚30多年来,方德海生活一直很俭朴,他现在穿的衣服还是七八年前买的,早晨从来不舍得在外面买饭吃。中午妻子不在家时,他就不炒菜,白米饭就咸菜凑合一顿,可是,他做慈善就花了二十几万元。

方德海持之以恒做慈善的爱心也感召着家人和身边的人。市人社局二十几岁的年轻职工刘虎、汪洋也加入了资助残疾人的行列;私营业主郑顺龙不仅为这几位残疾人捐款捐物,而且亲自开车随方德海一起前去送温暖;方德海的老伴陈书梅不顾体弱多病,不管严寒酷暑,每次都坚持陪同方德海一起前往看望残贫群众。

物质上的满足代替不了精神上的需求。从2012年开始,每年元旦前夕,方德海就用车把这五户人家接到市内辞旧迎新。“以前从没有过个团圆年,可是现在却坐在大酒店里过年,这么丰盛的饭菜,这么多亲人一起,简直跟做梦一样。你对待我们真是比对待亲人还亲啊!”拉着方德海的手,李景生感动地说。

听从母亲的教诲,方德海从善如流。27年的无私奉献,在方德海心中已成为惯性使然,他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的疾苦,唯独没有他自己。这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