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瑜珊)8月5日,以全国双拥办副主任、总政群工办副主任巴谋国为组长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督导组一行,在省民政厅副厅长、省双拥办主任董颍生的陪同下,来我市督导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
市领导郭瑞民、刘国栋、李水、尚邦君、程德明、尹保斌、曹茂明等出席了当日下午在市行政中心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督导工作汇报会。
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书记郭瑞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信阳军分区,向督导组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信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优抚大市,还是兵源大市和驻军大市,素有双拥的优良传统,撤地设市17年来,已连续四届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六届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2012年,信阳市在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的同时,所辖新县首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取得了全省唯一的市县两级同受表彰的重大突破。面对荣誉和鼓励,市委、市政府、信阳军分区向全市党政军民发出“珍惜荣誉、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的号召,高起点搞好筹划、高标准抓好落实、高质量开展创建,双拥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势头。
郭瑞民从两个方面向督导组作了汇报:一是对照《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调研督导重点检查内容及方法》,具体汇报2012年至2014年符合工作条件的4类退役士兵安置就业情况、征兵工作落实情况、伤病残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工作情况、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情况等督导组10项重点检查督导工作完成情况;二是我市双拥工作的主要做法。
郭瑞民说,四年来,我们不断丰富双拥工作内容,开创了双拥共建工作新局面。一是加强领导,凝聚双拥工作强大合力。将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市直各单位、各县(区)和乡(镇)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保证了双拥创建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二是军地互动,构建双拥工作崭新格局。市委、市政府为提升部队打赢能力办实事,驻军积极服务驻地发展,全市上下形成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广大军民热情参与的崭新格局。三是创新提升,创造双拥工作新经验。积极探索新的双拥工作机制,初步实现了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结合、以情双拥与依法双拥结合、行政资源与市场机制结合的“三个结合”。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20多个地方性拥军优属文件,形成了市委有决定、政府有规定、政协有提案、驻军有公约、行业有制度,上下衔接、综合配套的“双拥”政策体系,实现了“双拥”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经常化、社会化。四是强化教育,营造双拥工作深厚氛围。立足本地实际,以挖掘红色资源、弘扬革命传统为主线,深入开展全民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营造双拥创建工作的浓厚舆论氛围。
郭瑞民指出,信阳双拥工作取得的长足进步,主要得益于全国双拥办和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驻信部队的广泛参与,得益于信阳军民的积极奉献。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对涉及双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研究解决。根据督导组反馈的意见,尽快制订具体措施,认真抓好整改。同时,以此次督导为契机,坚持把双拥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与加快信阳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构建“一市一区两枢纽一基地”等重大举措一起部署推进、检查落实,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信阳“全国双拥模范城”金字招牌永不褪色。
认真听取汇报后,巴谋国说,信阳位于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交界地带,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这片红色的沃土孕育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伟人名人、军事家、政治家,走出了100多位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信阳军民自觉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扎实做好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工作,不断密切新形势下的军政军民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驻军部队建设。总的来说,信阳双拥工作基础厚实、工作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明显,工作中的亮点、创新点很多,发展势头很好。
巴谋国认为,信阳双拥工作有五大特色:一是认识和站位很高,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市委、市政府自觉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军地各级都把双拥工作当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部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认识和摆位很高,决心和力度很大,主要领导亲自筹划、亲自推动、亲自督导,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县各级坚持把双拥工作、创建活动当作“一把手”工程紧抓不放,当作系统工程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了党委议军、走访慰问、联席会议等制度。全市200多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双拥工作机构,很多村和社区都成立了军人家庭服务中心、送温暖小组,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军民广泛参与的生动局面。
二是宣传教育深入,军政军民团结氛围浓。各级注重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开辟专栏,在城乡主要公共场所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置宣传标志和灯箱广告,营造了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浓厚氛围。同时,注意抓典型、宣扬典型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评选表彰活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双拥工作办实事解难题,拥军服务工作力度很大。从2007年开始实施军地互办实事工程,实际上更多是地方为驻军部队办实事。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和市财政、市国土等一些部门和单位,先后投入近亿元,建设拥军路、拥军桥,为驻军部队新建迁建营区划拨土地、减免垫付启动资金达5000多万元,还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建立科技拥军基地100多个,支持部队开展百余项科技攻关,培训专业技术骨干达到7000多人,助推了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体现了实实在在的鱼水深情。征兵工作非常有成效,创造的“四好一少”做法,率先出台的征集大学生入伍的意见,包括后续的一系列优惠举措,都在全国全军有很好影响。
四是双拥工作注重关心关爱军人军属,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信阳优抚对象的数量在全省各地市中靠前。信阳军地有关部门不等不靠,主动克服困难,始终把维护保障军民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摆在重要位置,先后出台了20多个拥军政策规定,筹集4000多万元,帮助优抚对象解决住房、医疗、生活方面的难题。尤其持续开展关爱工程和双拥在基层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市中院人民法院用心用情用法做好涉军维权工作,创造了信阳模式和信阳经验,在军地反响也非常好。
五是信阳驻军爱人民学人民为人民,拥政爱民工作扎实有效。作为红军的传人,驻军部队始终牢记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大爱仁情,坚持以热家信阳、建设信阳、增辉信阳为己任,扎实做好以扶贫开发为重点的各项援建工作。近年来,先后出动兵力10多万人次,动用机械车辆2000余台次,配合地方政府新建改建公路80多条,改建高压线路200多公里,积极参加防汛防洪抗旱、扑灭山火等抢险救灾行动,援建希望小学、地方卫生室、敬老院几十个,还支助贫困大学生1000多人,帮助30多个贫困人口脱贫,以实际行动更好地展示了人民军队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信阳市双拥工作纪实专题汇报片。
会前,在市委副书记刘国栋,市委常委、信阳军分区政委尚邦君,信阳军分区司令员程德明等陪同下,督导组一行前往市中级人民法院,实地检查了我市涉军维权工作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