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靖 见习记者 潘家栋
自6月15日起,我市进入主汛期,接连的几次强降雨给我市部分县区造成不同程度洪涝灾害。为提防可能出现的汛情,市防汛值班室的工作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严阵以待。
昨日,记者走进信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实地探访防汛值班人员忙碌的“24小时值班生活”。
在防汛值班室内记者看到,一面墙上是电子屏幕,显示着全市以及周边部分县市200多个雨情监测点的情况。只要我市进入汛期,这里就会吹响防汛“集结号”:24小时值班、“白连夜”大值班,将汛情及时汇报到上级部门……
正在值班的两名工作人员一人盯着墙上的大屏幕,一人坐在办公桌前正翻阅着近期发布的《信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水情简报》。
“6月26日至30日,我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全市4天(26日8时至30日8时)平均降雨量达152毫米,最大点雨量的商城县大门楼站降雨量达394毫米。”见记者前来,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前不久我市强降雨的情况。
每年从6月15日起我市进入主汛期,一般要到9月30日汛期才结束。在这段时间内,7月至8月降雨量较大,是防汛监控的关键时期。汛期工作值班制度要求周一至周五两班倒,周末三班倒,每天都有一名值班领导带班,各地如果出现汛情,值班工作人员需要马上向指挥部报告,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每到汛期,最怕的就是短时间、局部强降雨。如果强降雨发生在山区、河道附近,就容易形成灾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说。
针对前段时间的汛情,就做好当前全市防汛救灾工作,这位负责人说,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强化责任,严格落实以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并继续对各类防洪工程和易受灾地区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隐患排查,集中力量抓好整改;细化预案,针对防汛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和优化防汛抢险、人员转移、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等各类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对各县区、管理区防汛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逐项进行反馈,逐项整改落实。
同时,防汛值班室将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监视雨情、汛情、工情和灾情,及时准确采集和传递防汛救灾信息,科学调度水库及拦河枢纽,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拦洪错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