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马 童

从开春起到现在,息县八里岔乡伍底下村的农民就一直忙着种树、养树,近两千亩的各种观赏树木已成为这个丘陵村落的风景。

“总算找到出路了。”伍底下村党支部书记易军说,“我们村这几千亩丘陵荒坡总算找对路子了。”

过去,八里岔乡农民几乎家家养水牛,为的就是种好这些荒坡地。因为地面起伏大,农民只好把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梯田,每块大不过半亩,小只有一二分,全靠人工畜力耕作,劳动强度大,收获粮食少。近年来,不耕作的地块越来越多,近千亩长满荒草的沟沟坎坎成了村支书易军的心病。

村里几个能人合计了几回:种树!种观赏花木!

先要把零碎的地块从村民手里流转出来。凭着易军在村里的影响,再加上每年一亩地600元的流转费,丘陵坡上的地很快都交了出来,简单一算,有近两千亩。

平整地块,挖渠修路,易军带着几个合伙人忙得不亦乐乎。一车一车的樱花树和白腊拉回到村里,一车一车的村民叫不上名的花木拉回到村里,村民们也跟在推土机和铲车后面干活、种树。

“种树的活儿不累,一天八十块工钱。”村里的易金保大爷说,“在家里也是闲着,干这些活儿比种地还轻松。”

“我们也来干活,松土拔草,一天七十块工钱。”村民胡永英大娘说。

自春节开工以来,每天总有几十个人在丘陵坡上忙活,栽种的花木品种也越来越多。

周曙光是整个工地的经理,他每天要围着这片地走30多公里,哪里挖沟,哪里蓄水,都是他拿主意。

周曙光说:“开始时种的国槐苗总会死,跟这里的土壤存水有关,后来在两行树苗中间开沟,水都渗了下去,树苗也就活了。”

眼见工程越做越大,各级领导都来关注,一些村民便动了自己也干的心思。

易军说:“村民想在自己地里学着干,一家一户的零星干效率太低。”

易军干脆把几个想干的村民拉到自己的队伍里来,村里的易本成和易本红就是想自己干又跟着易军干的人。

易本成说:“支书说想干是好事,就在这工地上管点事,也学着干,一年给三万块的工钱。”

易本红说:“易书记是有本事的人,人家干啥啥成,肯定跟着干啊!”

几个月的时间,穿村而过的水泥路两边栽上了广玉兰和樱花树,路两边的坡地则栽满了几十种观赏花木,一直延伸到低洼处淮河的滩涂地带。

“生态效应是最大的收益。”八里岔乡政府干部徐磊说,“下面的淮河滩涂就是我们县的‘国家级湿地公园’,造林解决的是整个生态系统最根本的问题。”

半年的紧张施工,易军他们已投入了1000多万元,不过,易军有他的打算。

“眼下,种的一人高的樱花树每棵投入了100多元,两年后每棵就可以卖到300元。”易军说,“我们引种的美国红枫,自己繁育,长一尺高一株就能卖10块钱。还有冬枣等一些果树,果子就是收成。”

随着花木长势喜人,开始有人专门跑来玩,一些聪明的村民开始筹划着在路边开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