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宋 斌
本 报 记 者 王 博
上天梯管理区因为非金属矿而走红全球——不仅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而且产品出口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
世界水准需要全球视野。该区获悉“中国光彩事业信阳行”活动将云集全球和全国的知名民营企业家,立即打出“上天梯品牌”,先后对接企业20余家,招商项目8个,签订合同总金额为26.1亿元。截至目前,招商项目的注册手续,项目核准、审批、备案手续,建设规划审批、环评审批、用地审批基本办理完毕,其中瑞祥、吉盛、塘洼、申创等项目已建成投产。
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成立于1998年12月。该区境内蕴藏特大型非金属矿床,素有“亚洲第一矿”之美誉,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用途广等优点,已探明总储量8.67亿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主要有珍珠岩、膨润土、沸石、瓷石四种,品质优良,杂质少、优质率在70%以上。产品广泛应用于建材、冶金、化工、食品、医药、环保、航空等40多个领域。
“中国光彩事业信阳行”活动开展以来,该区以“非金属矿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精心谋划20个合作项目,实现产业延链、补链,完善产业配套,研究部署项目谋划、对接、洽谈、建设等工作,成立了以区党委书记张向阳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项目、接待、宣传等部门。根据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单位名录,该区遴选拟合作对象,组织专业人员重新修订“三册一片”,成立招商小分队,分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重点区域,累计外出招商200余人次,接待考察客商1000余人次,同时,还参加了河南省绿色建材专题对接会、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对接会等关联度高、影响力大的招商活动,持续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
抢抓机遇,借梯上楼。该区坚持“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发展思路,持续优化服务环境,用硬手腕打造软环境,把软环境打造成硬资源,不断优化基础环境、服务环境,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与武汉理工大学、中国非金属研究所、浙江大学材料学院、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合作的基础上,该区去年与信阳师范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河南省绿色建材协同创新中心”。目前,珍珠岩关键技术得到突破,保温板胶结剂已通过成果鉴定;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推进保温板材项目,筛选恒源、怡和等10家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已全部竣工投产,年生产能力达4000万平方米,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借助相关协会及科研机构对非金属矿产资源进行“专业解读”,上升到专业化层面推动对外开放招商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与此同时,该区申请国家级非金属矿产品检验中心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已于去年12月12日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最后一次专家评审,并确定名称为“岩石、粘土类国家非金属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是目前我市唯一的国家级机构。
针对四大矿产资源加工产业链条薄弱和缺失环节,该区开展延链和补链招商,着力围绕珍珠岩、膨润土、瓷石、沸石等精深加工领域开展招商工作,寻求合作和加速引进国内外具有先进技术的新材料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推动产业升级。2014年以来,该区围绕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新区、旧城改造等,谋划一批对外招商项目,一方面综合运用捆绑开发、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债务重组、项目代建制、PPP、BOT、TOT、BT、融资租赁等模式,扩大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融资规模,促进多元化投资。另一方面抓好软环境建设,开展情感招商,建立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出台完善优惠政策,“抓细节”提升招商“亮点”,将原来以零地价、税收返还等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转向通过矿产资源价格优惠、申请国家项目补贴等方式给予企业更多实惠;采取拍摄特色招商宣传片、制作光盘和招商画册、对展厅进行专业现代化规划设计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上天梯的品牌价值。
咬定青山不放松。该区瞄准“世界级绿色建材保温研发及深加工基地”战略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研发、认证、质检”三位一体的产业升级版。2014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4.5亿元,税收收入8530万元,解决1万余人的就业问题。目前,该区累计入驻企业7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家,申请注册商标5个,专利产品15个,建立了5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非金属矿检测中心已批准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