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时秀敏)“父亲1942年牺牲至今,我不知道我的故乡在哪里(具体在什么村、什么庄),我的亲人在哪里!几十年来,无处找寻的故乡和亲人,令我魂牵梦萦。我恳请并委托贵报帮我实现在有生之年找到故乡和亲人的愿望。”7月15日,记者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北省唐山市的特殊邮件。
邮件是著名抗日英烈孔庆同的儿子孔九龄写给本报的一封信。现年77岁的孔九龄,家住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是烈士孔庆同唯一的儿子。
据史料记载,孔庆同(1912-1942),河南省光山县沙窝(今新县)人,中共党员。1928年参加红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7年至1938年任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支队支队长、第四总队总队长,参与组织领导冀东大暴动。1940年后历任冀中八分区第三游击总队队长,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42年10月21日,在一次对日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孔九龄说:“父亲老家河南省光山县,具体什么村不详。据母亲回忆一个叫什么弯的地方,是与湖北省搭界的地方(如今已划归新县)。这个地方是红军县,孔姓特别多,烈士也特别多。
“父亲牺牲时,我只有2岁多。父亲牺牲的消息是在第二年组织上找到我们母子俩后才得知的。面对当时严酷的战争形势,组织将我暂时安置在母亲的姥姥家唐山市丰润县何家峪村,躲避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被安葬在河北省石家庄冀东军区烈士陵园,党组织派父亲的通讯员白云生辗转找到了我,并让我接受文化教育。上学、参加工作,成家立业,都不能冲淡我寻亲的念头,却几十年未果。2014年民政部首批公布的300名抗日英烈名单中,父亲的名字赫然在列。祖国没有忘记他,人民没有忘记他!我寻找故乡和亲人,让父亲魂归故里的愿望也愈加强烈。”
本报已与光山县和新县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也希望广大读者积极提供线索,共同帮助孔九龄圆梦,让抗日英烈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