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宣

“我无儿无女,没想到却得到你们的关爱,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家住浉河区老城办事处解放社区的余慕兰老人86岁生日这天,志愿者吕伟、杨振中陪伴老人度过了一个特殊而难忘的生日,帮她圆了“生日梦想”。在浉河区的大街小巷、社区楼栋、田间地头,经常可以捕捉到党员志愿者真情服务的温馨镜头。

近年来,浉河区把党员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推进街道社区大党(工)委制的重要抓手,着力在提升党员志愿服务实效和扩大党员志愿服务覆盖面两个方面做文章,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全方位、多角度的贴心服务 ,拉近了整座城市的距离。

打造专业队伍,提升服务水平

浉河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始于2011年,成立之初有党员志愿服务队51支,志愿服务者1500余人,主要目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般性的公共服务。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一般性、大众化的服务已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工作遇到了拐点。2013年,浉河区委提出以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街道社区“大党(工)委”制和美丽乡村三大平台为引领,全面推进大美浉河建设。在街道社区“大党(工)委”制建设过程中,区委明确指出“群众的需求就是服务的方向”,党员志愿服务队建设要侧重于专业化。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有关部门在原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职能、个人特长和社会需求,吸纳和招聘了一批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组建了25支专业志愿者服务队。

针对志愿者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技能匮乏等问题,该区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区委组织部先后组织部分区直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人员赴上海、长春、珠海等地学习,带回了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成熟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吸收和消化后为己所用,提升了全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区直各单位志愿者服务队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服务需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技能培训,设定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党员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做到有章有法,提高了服务效果。目前,该区志愿服务队已达131个,党员志愿者3500多人。

一系列的引导教育,使广大党员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全新认识。2014年,该区民政局邀请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副院长王君健教授,中原社会工作实务第一人——郑州市金水区绿城社工站站长陈骋来区做志愿服务专题辅导。很多入会者在谈起学习感受时说:“志愿者的事迹十分感人,志愿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我们每一个的责任。”而该区一年一度的“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演讲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做大美浉河人”演讲大赛以及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更是让一批批鲜活的党员志愿服务形式出现在群众的视野。在广大党员受教育的同时,党员志愿服务工作也悄然在信阳市民心里扎下了根。有事找志愿者,已成为群众解决困难的第一选择。

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实效

过去,浉河区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活动多集中在打扫卫生、清理垃圾、铲除小广告等方面,无法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2013年以来,浉河区在志愿服务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思路,先后在77个社区党组织和3200多名在职党员中开展问卷调查,问需于居民,问计于党员。经过全面调查摸底,共梳理设置结对帮扶、爱心认领、义卖捐赠、关爱服务、义务劳动、公益环保、信息咨询、矛盾调处、治安巡逻、文体活动等10大类130项服务内容,以菜单形式推荐给社区,为社区设置服务岗位提供参考。党员到社区报到后,填写完个人基本信息、兴趣特长、服务意愿后,社区给出服务建议,党员结合自身实际认领服务项目,大大增强了服务实效,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如今在浉河区,2000多名党员志愿者,走街串巷、利用一技之长为群众上门服务,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温暖了信阳城区的角角落落。浉河区委书记邵春杰表示:“志愿服务活动为党员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机会。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党员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快乐。”

群众有需求,党员有意愿,关键还需要搭建一个“适销对路”的信息对接平台。浉河区在大党(工)委信息化服务平台中设立志愿服务子系统,并配套研发了志愿通手机软件,实现了志愿服务供需、服务项目与社会资源、志愿者人力资源与服务项目“三对接”。 通过信息平台,广大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起了“穷亲”,与留守儿童拉起了“远亲”,与孤寡老人攀起了“特亲”,让党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今年以来,该区已通过“志愿通”发布服务项目信息300多条次,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180多次。

以此为基础,各志愿服务队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采取单独服务和联合服务、小分队服务和集中服务、定期服务和重大活动服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将专业职能拓展和延伸到服务群众的各个领域。区人社局党员志愿者开办的“志愿服务窗口”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就业193人,其中残疾就业困难人员52人;区教体局志愿服务队与3011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作业辅导、音乐书法等兴趣课目培训,并精心设计一些游戏和手工制作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区科协党员志愿服务队在该区第一小学主办“中国梦,青春梦,科普梦—创新,体验,成长主题系列科幻画巡展”,当场吸纳30名小学生成为“小小科普志愿者”。许多社区还把印有志愿者服务特长的卡片发放到居民手中,方便居民随时随地和党员联系。老城办事处解放社区在社区门口设计了一面“心愿墙”,让群众把需求写成心愿卡,发动党员志愿者带头认领心愿,帮助居民“圆梦”。

推进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一个城区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佩戴在党员志愿者胸前的徽章,握在党员志愿者手中的小旗,已成为信阳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很多社区群众感慨:“谁说党组织离我们远了?党组织做的好事实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帮。”

现在,党员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融入崇善、向善、乐善、从善的行列,已成为信阳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群众也因此对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为持续深入地把这项惠民实事长期坚持下去,浉河区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规范,推动了党员志愿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该区规定,每一位在职党员在社区都必须实行实名注册登记。通过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两种形式,党员填写《浉河区区直机关党员志愿者注册登记表》,由所在单位党组织或服务队审核后,报区直机关党员服务中心备案并颁发《党员志愿者服务证》,即正式成为区直机关党员志愿者,并逐级建立志愿者档案。在职党员到社区后必须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加强纪律约束。组织部门出台了《关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推进党员服务群众常态化的工作方案》《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社区报到的通知》等文件。党员手持报到单、服务项目申请表到社区报到,根据社区安排就近纳入所属网格,就各自志愿服务事项作出公开承诺,实行工作在单位、生活服务在社区“一岗双责”。为防止服务中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该区还建立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台账,通过手机“志愿通”实行动态公示,奖勤罚懒。全区统一印制单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记录本》、个人《党员志愿者服务记录卡》,详细记录和反馈志愿服务日期、时间和项目等内容,作为评价服务效果的事实依据,纳入干部实绩档案,干部提拔、接受表彰需提前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

随着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推进,该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姿多彩”。湖东办事处报晓新村社区志愿者罗素萱凭借她的剪纸手艺,设立了“素萱剪纸工作室”,引领老年群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社区新时尚;五里墩办事处福寿社区设立 “爱心发屋”,志愿者张云英定期为社区高龄老人义务理发;区地税局党员志愿服务队制作了《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册》,市气象局党员志愿服务队印发了《减灾防灾行动指南》,区运管所党员志愿服务队高考期间开展“爱心送考”活动。有些社区还把一些活动时间固定下来,专门印制成便民手册,提前张贴活动公告,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享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方便和实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浉河区共设置各类特色化服务项目6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