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街道上无人清理的垃圾。 金培满 摄 |
本报记者 金培满 张 勇
近日,本报接到群众来电:贵报刊登“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人居环境脏乱差”以后,该办事处虽然做了整改,但都是“面子工程”,老街区脏乱差问题依然故我。带着群众反映的问题,7月3日上午,记者驱车再次来到了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在该辖区内312国道老街区,记者看到,与1个月之前相比,道路两边干净了些许。仔细查看,能够看出有清扫过的痕迹,但不知多长时间清扫一次,行走在老街上仍随处可见新丢的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
在五里店办事处老乡的带领下,记者从312国道向南拐入通往该办事处老街区的乡村公路,很快又来到“林家沟桥”附近。在6月2日记者的报道中,曾提及路西边有一个只剩下一面墙的垃圾池。在垃圾池边记者看到,一面墙的垃圾池依旧是一面墙,塑料袋、酒瓶子、旧衣物等积存性垃圾仍然散布在旁边的秧田边。记者拍了张照片,与1个月前的照片对比发现,此处有清理过的痕迹,但只是把表层的垃圾清走,积存性垃圾依然存在,同时,不知此处多久清理一次,新丢的旧衣服、酒瓶子、塑料袋等垃圾又积累成堆。站在一旁的老乡告诉记者说:“清理是清理了,但总是上边来检查了,办事处才匆匆忙忙打扫一遍,不来检查了,就不知道多长时间清理,说白了就是搞‘面子工程’。”
再往南走,老乡又把记者引到位于平浉路上的百家来生活广场旁。在百家来广场超市对面,只见一个垃圾池里的垃圾,已经堆积如山。垃圾池外边到处散落着塑料袋、西瓜皮、菜叶等垃圾。这些垃圾所占的面积就有两个垃圾池那么大,从此地经过的人们因难忍恶臭都捂着鼻子,只要有人靠近,蝇虫“轰”的一声都飞了起来。“此处的垃圾多久清理一次?怎么积累了这么多的垃圾?”记者问道。附近的一位居民气愤地说:“好几天了都没见清洁工来过,差不多累积了一个星期的垃圾,臭气熏天,蝇虫乱飞,你看这儿都无法过人了。这地儿似乎想起来了就清理,想不起来就算了,清理工作做得既不准时又不彻底。”
沿着平浉路往西大约20米,在五里店派出所旁也有一个垃圾池。垃圾池内也堆满了垃圾,垃圾池外又是一大片垃圾。记者沿着平浉路来回走了两趟,像这样的垃圾池有四五个,池内都是满满的,池外垃圾又是一大堆。
在平浉路中段,有几家做早点的店铺,早餐结束后,店老板们就将垃圾扫成堆,堆在门口。“你们怎么不将垃圾扔到垃圾池,或者丢到垃圾桶里呀?”记者问道。小吃店老板回答:“这是路中段,垃圾池离得远,垃圾桶该给我们提供的,他们不给提供,我们要了多次都没给。你们去五九路看看,那条路上差不多每家门前都有一个垃圾桶,30米的路上差不多有30个垃圾桶。”记者不知为何,忙问为什么?店老板说:“五九路是从市区到五里店的必经之路,目的不就很明显了,‘面子工程’吗?领导一来就能看到,显示我们这儿的卫生工作做得到位。其实,你们仔细一想便知,居民户1天能产生多少垃圾?我们商户1天能产多少垃圾?该给的不给,不太需要的地方垃圾桶都排成了队。”
根据店老板的提示,记者紧接着来到五九路看到,确实如店老板所言,差不多每户门前都有一个垃圾桶,且路的两边都有。“你们这儿的垃圾桶什么时候摆上的?用的怎么样?”记者问。旁边的一位居民回答:“摆上也就10来天的时间,方便是方便了,但你看差不多每家每户门前都有,太多了都排成队了,放的位置也不好,门前显得极不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