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车
喻流宪同志,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而光荣负伤的伤残军人,1980年转业到商城县双椿铺供销社工作,一干就是35年。
“计划经济”时代,他用“扁担精神”服务于双椿铺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兄弟,经常亲自送货上门,被各生产队送了个外号叫“及时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供销社系统经营萎缩,生存困难,大批职工下岗自谋生路。喻流宪同志受身体条件限制,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留守”。
几年的无奈、几年的沉默,激起了喻流宪“变革”的热情,他以一个军人特有的顽强性格,身残志坚,不等不靠。他跑山东,走河北,看江浙,学广东。瞅准北方的商机,学会南方的灵活。通过几年的打拼,自己的小日子红火起来了,思想得到了升华和洗礼,他没有忘记那破旧的双椿铺供销社;那些长年领不到工资的留守人员;那些仍住在原单位棚户区的老职工们……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在召唤着他。
2010年,喻流宪同志临危受命,接任了双椿铺供销社主任。上任伊始,他说:“我不是万能的,我没带钱来,但我带来了可以挣钱的‘钥匙’,感谢你们十多年的坚守,我们的固定资产还在,这就是我们的希望。”他走访了全部职工的家庭,了解了基本情况,摸清了家底,绘就了发展的蓝图。
2013年,省供销社 “基层社复兴工程”的实施,给双椿铺供销社带来了新机遇。喻流宪同志多方学习基层供销社改造先进经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上报了“改造建设日用品直营超市方案”。在取得县政府和县供销社领导的支持后,他又召开职工大会,投票选出信誉好、实力强的投资合作伙伴,为改造项目高质量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喻流宪同志的带领下,如今的双椿铺供销社,从破旧不堪的门面房变成了1800平方米的日用消费品超市,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加了10倍,经营收入增加了20倍,职工回到超市工作,拖欠多年的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双椿铺镇区有名的破旧棚户区,变成了具有整洁宜居的住宅楼,职工全部搬进了新家,几十年的乱泥街,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双椿铺供销社成为双椿铺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改造,双椿铺供销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职工利益实现多方共赢,成为商城县供销系统基层社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