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 宣

暮色已深,信阳第一高级中学的教师楚建中顾不上休息,仍在忙着为社区志愿者们改制服装。作为一名在职党员,自从到居住的华森社区报到后,他很快进入了角色——义务为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每月给社区小游园除草、定期到帮扶对象王奇才家里探访,同时,他还自告奋勇当上了志愿服务者的“裁缝”。在他的带动下,妻子李洁也发挥一技之长,当起了社区的义务理发师。如今在浉河辖区,像楚建中一样“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省、市区直机关在职党员共有4557名。

着眼于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浉河区在大党(工)委建设中全力推进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让机关党员在八小时内接受单位党组织管理,八小时之外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形成了一个党员一面旗、服务群众零距离的生动局面。

坚持上下联动,推动“全员”报到

走进湖东办事处三里店社区党群服务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党(工)委服务平台”。三里店社区大党委书记万峰介绍:“凡是报到的机关在职党员一人一档,记录着报到时间、认领岗位、服务内容等详细信息。”机关党员主动报到,社区主动对接,顺畅的工作机制来自于浉河区委组织部、区直各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间的整体联动、无缝对接,更离不开信阳市委组织部、信阳市直工委的有力指导和强力推进。

为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市委组织部、市直工委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市直单位机关在职党员报到问题。在市委组织部、市直工委的精心指导下,浉河区出台《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制度》,明确了谁来组织报到、到哪里报到、怎么报到、报到做什么等关键问题,按下了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工作的“快捷键”。为确保报到率100%,浉河区委统一向各单位党组织印发了《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介绍信》,明确了“规定时限、一人一证、持证报到”的总体要求。同时,市直工委对市直单位党员报到率进行两周一通报,加快了市直单位机关在职党员报到的步伐。在这场在职党员走出机关、走进社区、亮明身份、认领服务的热潮中,1988名市直单位党员、2569名区直单位党员亮明身份、扎根社区。

“到社区报到亮出的不仅仅是身份,更是责任。”前几日,信阳市军供站党员董俊恩路过浉河大市场时,看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李春花骑三轮车翻倒在路边,当时很多人路过却无人过问,董俊恩立即停下扶起老人,向她询问家人联系方式,一直陪伴老人等待家人来接。如今,浉河区许多机关在职党员都有共同感受:“亮不亮明身份就是不一样,以前在社区,感觉自己和大家一样,就是普通的居民,现在把身份亮出来了,感觉大家都在看着自己,就会不由自主地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坚持需求导向,增强服务实效

以前,许多社区工作劳神劳力,一方面是因为缺少资源干不好、干不了,另一方面却是想干、能干的人没有用武之地。实行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以后,问题便迎刃而解,群众满意率大大提升。

按照因事设岗、人岗相适的原则,浉河区社区党组织围绕政策宣传、社区服务、治安管理、社会救助、创卫等方面工作,科学设置服务岗位,机关党员结合自身职业特点、个人特长以及单位优势,主动认领一个以上服务岗位,每季度至少参加一次服务活动。浉河区委办公室副主任黄忠强到社区报到后,针对飨堂花园小区卫生、治安状况差,小区居民怨气大,经常拖延和拒交物业费的情况,认领下“邻里和谐互助”的岗位,牵头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发动居民自筹自建,安装了9个电子监控摄像头,接通了路灯和楼道灯,实现了小区垃圾每日一清,在和谐文明社区创建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全区机关在职党员共认领岗位6000多个,服务群众8000多人次。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关党员特长和优势,浉河区围绕群众需求,搭建服务平台,搞好供需对接,除了“认岗式”服务以外,还探索丰富了“结对式”、“点单式”、“组团式”等多种服务方式,有效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以后,京深社区潘玉清家里又多了一位亲人,他便是浉河区委书记邵春杰。作为京深社区的在职报到党员,邵春杰了解到潘玉清因病致贫、生活困难,主动要求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邵书记帮了我们太多,能解决的都解决了。我一定会好好活下去,他那么忙,不能让他再为我操心了。”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机关在职党员采取“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形式,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1500余名,通过开展送温暖、送慰问品、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等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帮扶活动,切实解除困难群众后顾之忧。2015年春节前夕,3500余名机关在职党员主动到困难群众家中开展送温暖活动。一件件饱含关爱的用品,一句句嘘寒问暖的话语,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融入日常生活,服务才有生命力。为此,浉河区结合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将机关党员八小时以外纳入网格党支部管理,参与网格党支部活动。全区有123名机关党员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32名机关党员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长,200名机关党员担任楼栋党小组组长、楼栋长,深入开展以“做好一个表率、带好一个家庭、交好一个邻居、管好一个楼道、当好一个宣传员”为主要内容的“五好”党员争创活动,直接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群众工作。邻里有难党员先知、为民服务党员先行、关爱行动党员先上,通过一点一滴的平常事,群众感受到了党员就在身边,党员的先进性就在群众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每月10日,是浉河区“党员活动日”。平时默默开展服务的机关在职党员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组团”亮相,充分发挥自身组织协调优势,带领社区党员开展服务、文体、民情恳谈、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疑难信访案件化解等活动。许多驻区单位党组织充分利用这一天,将业务职能下沉到了社区、延伸到了楼栋,实现了工作、服务两结合、两促进。2015年6月10日,浉河区安监局组织党员50余人到社区报到,对辖区门店和居民区进行消防安全生产检查和宣传,共发放宣传页200多份,发现隐患4处,全部现场整改到位;湖东办事处组织报到在职党员、职能部门下沉人员组成“文明宣传队”,向沿街门店、商户发放《致辖区居民的一封信》,传递文明理念……今年以来,全区机关在职报到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131个,共开展集中服务182次,清理卫生死角300多处,为居民义诊1万余人,提供健康、教育、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28000多人次,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旗帜,哪里有群众需求哪里就有党员服务。

坚持求实求效,强化服务动力

与志愿服务不同,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是中央组织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的硬性要求。为了让这一要求入脑入心,融入全区各基层党组织工作之中,浉河区委将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内容,纳入街道党工委和区直单位党组织党建工作目标考评,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形成区直单位和街道社区党组织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党组织的引导和促动,加上《在职党员进社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刚性约束,让“不服务不行、服务不好也不行”的要求转化为机关在职党员的自觉行动。《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区直各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在职党员职责任务。“每月走访群众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3户;主动认领1个以上服务项目,每年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不少于4次、帮扶活动不少于2次,帮扶困难群众不少于1人。”量化的指标,具体的要求,让在职党员知道了要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为了便于考核评价,浉河区还开发了“志愿通”软件,每名党员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接收志愿服务活动信息,随时随地上传服务情况,社区表现等次则在平台上自动生成。每年年底,社区党组织要将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表现情况、考评结果,反馈到所在单位党组织。

在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上,浉河区同样毫不含糊。提拔任用干部看社区表现,评价连续两年为差的,不予提拔;党员干部职工年度考核看社区表现,评价档次为一般或差的,年度考核不能定为优秀等次;评先评优看社区表现,在职党员评选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都要征求社区大党委意见。这些“硬杠杠”彻底打破了参与不参与服务一个样的框框,将进社区服务群众作为在职党员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固定了下来。

制度执行并重,激励约束共导。为加强典型引领作用,市委组织部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宣传工作,并在全市对共驻共建先进单位和服务群众优秀党员进行通报表彰,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导向。浉河区也在《浉河时报》、《浉河新闻》、《浉河党建网》上开设“大美浉河党旗红”专栏,持续宣传服务群众机关在职党员的先进典型。每年“七一”,浉河区还隆重表彰一批服务群众优秀党员。通过典型引路,促进机关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群众。

浉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扶林说:“推进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是践行‘三严三实’的有效举措,也是密切党群关系、增进干群感情的现实需要。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带动作用必然得到充分激发,群众在享受切实有效的服务中必将进一步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