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 鼎 刘 翔
没到宜兴之前,我们只知道宜兴的紫砂壶很有名气。这次乘参加全国党报老总看宜兴的机会,我们来到宜兴,才发现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独一无二的环保产业,以及宜兴人超前的生态环保意识,都让人为之惊叹,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一个个金字招牌,更让宜兴这颗江南明珠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宜兴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是苏南地区最大的农业县级市。改革开放初期,宜兴市也曾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考量中一度迷失,家家点火,村村冒烟,开山采石,满目疮痍。
进入21世纪以来,宜兴上下很快觉醒了。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到“有了青山绿水,才有金山银山”,宜兴人的生态理念开始发生嬗变,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生态产业已经成为宜兴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第一选择。
近年来,宜兴始终树立“生态文明是发展的最高境界,生态优势是最大的后发优势,生态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的理念,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三大“生态产业”为主攻目标,带领百万陶都人民打响了转型发展的攻坚战。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限制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行业扩张。他们迅速将一千多家产能落后和“三高”企业关停。劣质产业的迅速退出,循环经济的不断壮大,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扫除了障碍,也为产业的转型升级腾出了空间。宜兴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的生态型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生产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的循环优化发展新路。
综合整治,打造全新的农村生态环境。宜兴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始终把农村的环境整治,改变村庄面貌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节约易行的原则,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实现了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和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步提升。2010年,宜兴以被环保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市为契机,大力开展卫生村、生态村、文明村等各类创建活动,先后完成了太湖渎边和平原圩区300公里连片整治任务,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他们还以“美好乡村建设行动”和“幸福镇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和“陶都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进一步美化城乡环境,打造了万石镇万石村、长渚镇南门村等一大批陶都美丽乡村,展示出生态、幸福、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农村形象。截至2012年年底,宜兴共投入10.6亿元资金进行村庄环境整治,2024个自然村庄整治到位,161个村达到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陶都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宜兴农村发展的新品牌。
鼓励引导,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行为体系。近年来,宜兴大力倡导绿色出行,通过加快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引导市民选择节能、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通过完善市内交通网络,继续加快市内干线公路建设,构建旅游干线,快速公交系统,慢行系统和水上交通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交通体系,提升交通便捷度,满足市民多样性的交通需求。同时,积极引导市民培养绿色驾驶习惯,鼓励购买小排量车等环保车型,倡导节水、节电、节地等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如今,茫茫的竹海,清清的河流,明净的天空……一流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宜兴人最引以为豪的品牌和财富,他们也正尽情地享受着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