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节俭、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最先进、最文明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随着反“四风”工作的常态化,奢侈浪费现象、摆谱比阔的单位和人越来越少。然而,长期形成的痼疾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治好的。

每当看到一盘盘、一盆盆的食物被倒进泔水池、垃圾桶,让人不禁在痛惜的同时引起深思: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解决温饱不过十几年,怎就大量浪费起食品来?据统计,每年仅丢弃在餐桌上的粮食就以百万吨计,加上浪费的资金更是难以数计。餐桌上浪费变得让人难以理解,本来生产出来的食物是让人食用的,为何大量被糟蹋?一个国家、民族热衷于挥霍浪费,那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笔者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餐桌浪费现象,更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能带头抵制浪费,让节俭之风成为餐桌新常态。

一、表现及危害

餐桌浪费,违背传统观念。勤俭办一切事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的情况下,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讲排场、讲档次的人群越来越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吃,吃饭要下馆子,点菜要荤素齐全,不管吃多少,只管点。餐桌上的浪费就这样慢慢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演变成为一种习俗。

餐桌浪费,损害国家和个人形象。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我们依然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地区尚未脱贫。富裕,不是浪费的借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体现,更是国家形象的凸显。据有关资料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几十年国力较弱时,国宴丰盛;国力越强时反而越来越简单了。笔者在一个较高档的场所,见过一个外国人餐盘里剩下不到十粒玉米,还津津有味地吃完才离去,而我们的个别领导干部,即使不吃,也要满席菜肴。当前,餐桌浪费现象这种坏风气,影响国家和个人形象,亟待改变。

餐桌浪费,增加环境和资源负担。从身边的饭局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每次参加宴席,都有一半的饭菜剩下。对于生产者来说,这是极大地浪费人力、浪费食材、浪费财力;对于环境来说,剩饭菜就变为垃圾,有的处理不好,还严重影响环境卫生。餐桌浪费,危害人民群众健康,成为巨大的隐患。近年来出现的地沟油等重复使用的伪劣变质食品正是餐桌浪费的产物,产生的危害触目惊心。社会产生食品安全恐慌,健康医疗成本增长,而治理和打击这些行为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气力。如此浪费,就是不珍惜我们的社会资源,甚至给环境增加负担。

二、易发部位

公务接待首当其冲。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在日常的公务接待中,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很突出。本是正常的工作交流和工作餐,演变为公款大吃大喝。公款大吃大喝,不仅令群众深恶痛绝,更是违规违纪的行为。有报道称,中石油在上世纪90年代有时一顿宴请高达10万元,这样的浪费让人痛恨痛心。在当前反“四风”高压态势下,我们仍然看到很多地方报道的公款吃喝浪费案件,这样的公款消费、大吃大喝,浪费的是粮食,触犯的是党纪党规,失去的是民心。

大操大办日趋严重。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在日常生活中,红白喜事的操办有很多传统的讲究。然而,传统的规矩在渐渐改变,趁机大操大办成为一种新讲究。在酒店走访发现,平常百姓家里结婚、搬家、生孩子等事情都必须摆酒席,当前这些都是日常习俗。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讲面子、讲排场、讲档次,这样带来的就是互相攀比、浪费成风,甚至很多人认为,一辈子就这一次,浪费点也无妨。然而,回首上世纪40年代、60年代两场大饥荒,幸存者还有不少人在世,而失去父母子女的人们悲犹在心、泪犹在腮。一碗饭救活一家人的例子犹在眼前,怎能就见饱忘饥?!

内部食堂不容忽视。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食堂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在个别机关、学校食堂,浪费随处可见。在机关食堂,一般都是平价食堂,餐饮费用较低。这样,就有人打饭不适量,吃不完扔掉;在学校食堂,一般都是大锅饭,学生对饭菜不满意,每餐只吃一部分或扔掉重打,泔水桶的食物分量占总量的20%以上。此外,食堂经营模式的市场化倾向带来的弊端,也是造成食堂浪费的原因之一。

三、浪费原因

一是虚伪的“面子”在作怪。日常生活中,人们宴请酒席浪费现象严重,每桌一般有20多个菜品。沉浸在喜庆气氛中的人们忙于举杯共饮,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用来吃菜,有时客人已停箸,菜还在上,一顿饭下来,菜品剩下一大半,有的甚至没人动一下。这往往正是主人高兴的“现象”,认为剩菜越多,主人越有面子。浪费现象实在让人不安。有的是朋友请客好面子,几个人到酒店吃饭,点了不少大菜,即使剩下50%以上,碍于面子,谁也不愿意打包带回家。有的是商业行为而请客,认为在客户面前一定要显得阔气,剩菜“打包”,会让对方觉得主人小气、没底气、没实力,这桩生意可能就“黄”了。有许多酒店已经开始倡导“节俭风”,提倡消费者“打包”,但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愿意这样做。

二是敏感的卫生观念当借口。日常生活中,人们参加家人聚餐,一般会餐后打包,浪费少,但宴请外来客人时很少打包剩菜,浪费多。现在人们的卫生意识提高,再加上流行传染病日益频发,大多人认为与不熟的人共同用餐,对他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熟悉,大家都夹过的菜就不愿再往家带。而且,现在大家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都了解到一些健康养生的知识,考虑到剩菜没有营养且容易变质,又有食品不安全造成伤害的例子,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人不会选择打包。

三是“公”“私”分明价值观被扭曲。部分人认为公款吃喝不花自己的钱,即使浪费也是公家的,又不是自己的。在公务或商务用餐时,不点白不点,不吃白不吃,对于吃不完的饭菜,根本不心疼,签单就走。最近,有关公款消费中的各种漏洞也频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有人表示,“签单”消费是公款吃喝的一种主要形式,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定点消费酒店,在这里公款吃喝不用当场“埋单”,只需凭一支笔“签单”即可。有些酒店还会给“签单”者一些好处,诸如回扣、逢年过节送礼等,加上近年来吃喝浪费有变型转移、穿上“隐身衣”掩护的趋势。因此,整治浪费必须狠刹公款吃喝。

四是缺失社会责任在流行。不管是碍于面子,还是公款吃喝,不管是主动浪费,还是被动浪费,反映出一部分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不说世界上有多少人忍饥挨饿,也没有谁不让你享受美味,只希望你多想想农民耕作之苦,多想想多少人付出的汗水。一菜一饭、一人一地看起来不算啥,但是我们都习惯于每天浪费大量饭菜,就累积成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

餐饮浪费在某种意义上显示群众生活的文明程度。当前,“节俭”这一观念已更多地由传统美德转化为一种生活压力,主要原因是人们在社会上的互联关系日益广泛,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使人们觉得无需再去注意一些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忘记了一部分社会责任。   

五是狭隘的营销手段被滥用。不少饭店的一些包间有最低消费,这就不得不让人多点菜,点好菜,吃不完,只有浪费。有的服务员在指导点菜时,不是实事求是地为顾客着想,只想着给饭店盈利、为自己拿到更多的收入。这样短暂的获利行为,其实大多难赢回头客。

四、治理对策

餐桌上浪费折射出的是一种浮华的社会心态。如此浪费下去,思想观念、全民健康等诸多方面都成问题。餐饮浪费不再是舌尖上的“小问题”,而是思想意识里的大问题,关系着党风政风引领民风的大方向。

一是从我做起,转变观念。要转换消费观念,改变消费行为。常听到有人振振有词:花钱消费是个人自由,浪不浪费他人无权干涉。殊不知,浪费行为的“溢出效应”侵蚀了社会资源,浪费就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关乎公共利益;厉行节约也不仅是一种个人私德,更是一种社会公德,从这个角度看,厉行节俭、人人有责。能否从根本上制止餐桌浪费,最根本的动力还在于全体消费者自身,要从我做起,人人自觉。节俭是对劳动的尊重,是对自然的尊重,是人类的自尊。

二是崇俭反奢,营造氛围。大力营造反对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社会氛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凡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形成风尚的时候,同时也是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时候;凡是吃喝浪费成风得不到纠正遏制的时候,就是走向衰落败亡的开始,封建社会的历史如此,中外近现代的历史也如此。

三是以人为本,科学营销。转变经营观念,引导绿色、科学消费。餐饮经营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均衡饮食、量质适度、剩菜打包、减少垃圾”等新理念。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悬挂节约消费提示牌、点菜适量提醒等有利于节约用餐的服务方式来遏制浪费现象。同时,适当降低最高消费,引导客人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笔者在有的机关食堂看到有签字承诺横幅,也有诸如“眼大肚儿小,点多吃不了”、“能吃能喝是福,剩饭剩菜不对”之类的通俗标语,易记上心。如果就餐人数少,商家应该允许适当调整菜的分量,或者半份出售。服务员应该“指导点菜”, 在烹饪中采取“大锅烧,小锅打(菜)”的方式推荐给消费者,一些菜肴可通过大盘变小盘或拼盘来适当减少菜肴分量,增加位餐、例餐、例碟的比重,既显品位又注重了节约。如果有剩饭剩菜,服务员应该提醒客人打包,取消打包的费用,提倡“吃不了兜着走”。虽然客人的人均消费额有所下降,但顾客满意率和回头率却大大提高。同时饭店要照顾消费者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菜盘里放公用筷或公共勺,自助餐制、分餐制用餐,可以大大减少餐桌浪费现象。

四是制度保障,严查重处。党委政府要结合“四风”整治,对公款消费进行制度约束,制定详细的可操作规则,规范公款使用程序,比如厉行使用公务卡,发现餐桌浪费,从严追究相关当事人责任。同时,还应该接受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广泛监督,对大肆挥霍公款浪费行为奖励举报。浪费分为两种,一种是平民百姓挥霍自己的钱,一种是公职人员挥霍公款。当前我们反对的奢侈浪费,不仅针对公款吃喝浪费,也致力于改变公众个人的消费习惯。对浪费公款进行严惩,个人消费中的浪费行为,应该从倡导、教育的道德层面,以及罚款惩戒、累进式税费等行政手段同时并举,对浪费现象严重的可加重处罚。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节俭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的具体体现。记得小时候看电影《地道战》,民兵连长看到桌上糟蹋的馒头,判断出假武工队“他们不是自己人”。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提倡节俭之风,自觉摒弃餐桌上的浪费,以党风政风促进民风,切实将“四风”整治成果持续深化,落到实处。

(作者系信阳市纪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