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长琨 龚立堂 赵雪峰
6月的豫南大地,麦浪滚滚,机声隆隆,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派丰收景象。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特大喜讯迅速在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传开——
6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让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发展,与陕甘宁、赣南等革命老区一样,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务院能够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对信阳来说是重大机遇。”在上周末公开发布《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批复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的信阳市长办公会议上,市长乔新江如是说,“《规划》实施后,将会给信阳带来项目、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
6月8日早晨近7时,乔新江就接到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行长李化常的电话:“《规划》批复了,国务院作了明确规定,要支持大别山地区发展。国家开发银行高度重视,省开发银行更是在第一时间对信阳老区表示支持!”
当天下午,李化常带队赶到信阳考察,提出将与信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授信至少上百亿,贷款年限为40年。“利率最低,贷款年限最长,特别能体现党和国家对老区的关爱。《规划》刚一批复,老区立马就受益了。”市政府一位负责同志说。
市委书记郭瑞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是在“四个全面”和“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加快中部崛起的重要举措。《规划》的获批,对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产业战略转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7年前,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击破十余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以二十余日行程直入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反攻序幕,为解放全中国吹响了冲锋号角。
巍峨雄壮的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老、山、农、穷”是大别山区的突出特点。国家实施扶贫开发前的1983年,信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元的贫困人口就有257万人,占当时农业人口的41%。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速度比较迟缓,因此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地方。
科技扶贫是扶贫攻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扶贫方式只能解决部分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难以解决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振兴贫困地区的经济,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1986年初春,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全国的扶贫工作,决定由国家科委负责大别山区包括河南、湖北、安徽三省的20个老区县的科技扶贫。也就是从那年起,国家科委连续19年向大别山区部分县市派驻扶贫团开展科技扶贫。在大别山区人的眼中,他们和当年的刘邓大军一个样。
到2010年年末,大别山片区总人口3657.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128万人。当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056.3元,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79.6元,分别是2001年的3倍和2.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1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275.9元,均为2001年的2.6倍。
2011年11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发布,大别山以一个区域整体跻身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中,与其他10个地区一样获得特殊支持。
201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大别山片区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部兴则中国兴。从地理位置上看,作为长江和淮河分水岭的大别山,恰位于中部之中;从经济发展来看,大别山是中部“水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可以说,中部崛起离不开大别山区的振兴。
改革开放以来,信阳革命老区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理想,寄托着老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热切期望。
多年来,信阳一直在倡导大别山区域联动发展和加快振兴。
早在2008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时任信阳市长郭瑞民率先提出进一步加大对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开发支持力度的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编制《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整体发展规划》,整合鄂、豫、皖三省六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将其打造成一个整体,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旅游大格局。
翌年,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郭瑞民再次提出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等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的建议。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已是信阳市委书记的郭瑞民提交的议案,内容也是《关于国家设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建议》。他提出,大别山的资源优势,如果不从总体上把握和发挥,就很难形成真正的优势……大别山区各市县只有坚持联动发展,切实加强区内合作,做到交通互连、信息互通、政策互享、人才互动、产业互补、文化互融,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同一个思路,同一个建议,同一个梦想,信阳历任市委书记、市长持续为大别山区振兴奔走呼吁。从2013年到2015年,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市市长乔新江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都是关乎大别山地区发展的。他建议国家比照《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战略部署,制定出台《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鄂豫皖三省联合推进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其实,振兴老区,鄂、豫、皖三省一直在共同发力。
在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信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同湖北省、安徽省的代表、委员联合呼吁:将大别山区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痴心不改,执著地连续提了6年大别山跨省开发的建议。
有梦想就有力量。为了实现大别山区革命斗争胜利的梦想,英雄的信阳老区儿女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最终夺取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使革命老区摆脱“发展塌陷”,实现跨越式发展,执著、智慧的信阳干部群众持续求进,同心实干,终于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收获了他们不懈追求的果实,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良机。
有责任就有力量。“《规划》的蓝图关键在于落实,全市上下一定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使《规划》真正在信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信阳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的号召,更是发展的誓言。
就交通而言,鄂豫皖三省需要联手缝合交通“动脉”,才能让大别山振兴不再“道长且阻”。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国家力量的推动。
“大别山区域内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绿色旅游资源,但现有的红色旅游线路都在各自境内,如果不打通一条全国性、区域性的大别山旅游线路,这个窘状就难以改变,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也不可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全貌的、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红色大别山。” 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说,“鄂豫皖是一个整体概念、一部完整的革命历史。一个省、一个市、县,都不能取代别的地方。大别山红色旅游急需融合、联动,而前提,就是构建环大别山高速通道。”
可以预见,随着《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实施,国家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必将不断加大。大别山区的振兴也必定如虎添翼,信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