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 浩 通讯员 吴晓睿
在淮滨淮南湿地,有一位湿地保护巡查员,他经常巡查湿地,宣传保护鸟类,又能一笔画出各种野生鸟类的简笔画并说出它们的学名,当地群众戏称他为“看鸟人”。
“看鸟人”徐志华今年54岁,是淮南湿地方家湖保护站的站长,也是保护站里唯一的工作人员。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徐志华都会绕着15公里的湿地核心区巡查两遍,一圈下来需要2个多小时,他边走边用望远镜观察各种鸟类的活动,回去后再详细记录。如遇不知名的鸟,徐志华总是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并画出图形,向上级报告,来确认湿地是否来了新“客人”。 特别是候鸟迁徙时,徐志华将大雁、天鹅、猛禽等候鸟的数量、停歇时间、走向都详细记录下来,为湿地研究候鸟迁徙和保护提供了详细依据。久而久之,徐志华只要用望远镜一看,就能确认是哪一种鸟。
除了记录每日巡查情况,徐志华还经常向群众宣传爱鸟护鸟知识,制止各类猎鸟行为。遇到捕捉者,徐志华总是好言相劝,晓以利害,劝其收手。一位当地群众对徐志华说:“自从你来后,我一年少收入三四千块。”徐志华耐心劝说:“鸟是人类的伙伴,保护鸟类就是保护自己。猎杀鸟类就是违法。如果判刑,就不止这三四千块钱了。”在徐志华的长期宣传下,当地群众慢慢意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都自觉加入到护鸟行列。一发现有人捕猎鸟类,徐志华总是最先收到群众的举报电话,赶赴现场。群众的加入让徐志华不再孤单,甚感满足。如今,湿地有野生鸟类159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2种,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鹳、金雕、大鸨等。
白天,徐志华与鸟为伴。但一到夜晚,寂寞成了徐志华最大的敌人。寂寥星空下,野鸟和昆虫的叫声让千顷湿地显得格外寂静,这个时候徐志华心情最沉重。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住在湿地犹如孤魂野鬼。如果有人叙叙话该是多美好的事。“湿地一周见不到几个人,我最盼望的是有人来湿地。”徐志华说,“见到人是最让人兴奋和快乐的事。”方家湖保护站是淮南湿地核心保护区,周围零散地居住一些村民,但是沟坎河道相隔,走动不便,这让徐志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
这样的生活徐志华坚持了4年。慢慢地徐志华和当地群众熟络了,夜晚远处村民家中的灯火能让他想象出一家人生活的场面,这无形中也是一种安慰。
去年,在县里帮助下,徐志华在城里工作的老伴也来到了湿地,与他一起生活,这让徐志华倍感欣喜。他说:“工作有乐趣的一面,也有枯燥的一面,选择这份工作就意味着选择寂寞。如今,子女都已成家,老伴也来湿地了,我再没什么可怕的,可以专心做个看鸟人了,与鸟为伴也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