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事有千件,贵在实干。在日前召开的全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动员会上,市委书记郭瑞民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做创业要实的表率”。这,既是各级领导干部正心修身的基本遵循,也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准则,需要在实践之中见真章。

创业实不实,既是成事兴业的基础保障,也是衡量领导作风的一把重要标尺。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喜欢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有些领导干部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使命感,却有“新官不理旧事”的错误心态。要知道,凡事只求“天下太平”,什么错都没有的背后是什么事都不做。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只食俸禄,不理政事;只坐位子,不担责任,就永远不可能为党为人民建功立业。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难题,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新常态下,我市围绕“一市一区两枢纽一基地”的战略任务,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把眼盯在民生上、把心用在发展上、把劲下在工作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问题入手,深谋远虑抓大事,千方百计解难事,雷厉风行办急事,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创业要实,需要领导干部既有“仰望星空”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更要有“脚踏实地”造福一方百姓的务实精神。简单地说,就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只有在正确政绩观引导下,才能够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才能够既注重显绩,又注重潜绩;才能够既注重当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又注重长远,以人为本,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

众创时代,时不我待。信阳从传统农业大市向新型城镇化迈进、从荣获首届中国创业之城称号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从中心城市向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跨越的每一个台阶中,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好,始终保持踏石留印的坚韧毅力和务实进取的精神状态;只有在深化改革上敢为人先、在跨越发展上勇于争先,我们才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