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琼

民谚曰:“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尺刀裁。”意即农历八月节序清秋,北雁南飞,天气已凉,再懒的妇女也要开始准备冬衣了。九月秋风凉,大别山山高水冷,霜寒露重。

1947年7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实行大踏步战略跃进,远离后方,时至深秋,寒风飕飕,十万大军还穿着初进山时的那套单衣。无御寒棉衣,紧迫之感压在全军指战员心头,邓小平政委、刘伯承司令员更是急上加急。党中央情系南征大军。正在这时,毛主席拍来急电:“全军冬装有着落否?如无,即派十纵队护送。”关山阻隔,封锁重重,千里送棉衣到大别山,该用多少部队掩护?该付出多大牺牲代价?刘邓首长复电,感谢党中央的关怀,坚决谢绝送寒衣来。同时指示各纵队,要求一边打击敌人,一边筹集布匹和棉花,自己动手,就地解决棉衣问题。

9月5日,二纵队五旅十五团转战于商城县伏山乡,在发动群众筹集布匹和棉花时,得悉徐堰农民汪甫成家藏有大批土布,并了解到这批土布原来是年初,光山县凉亭乡农民霍家忠与商城县城关居民李用九等人在商城县南关伙开“同盛祥”土布货栈,霍是管事,李为管账。8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实施战略展开,经常穿插作战。我军攻克商城而又撤离。“同盛祥”店主以为时局不稳,故将库存土布转移到亲友汪甫成家存放。9月9日,部队派陈三记等指战员与汪甫成联系,汪甫成、李用九得知我军寒衣无着,愿将库存土布全数借给。由陈三记经手办理了借布借据。

这批土布运到部队,分发给指战员赶做棉衣,缓解了二纵队五旅十五团九月寒衣未剪裁的燃眉之急。此后,李用九将这张借布借据转交光山县霍家忠保管。

在十万将士自做寒衣的互助竞赛中,刘邓首长不仅自己带头动手做棉衣,还下到部队指导干部战士做棉衣。刘司令员勉励指战员们说:“我们是人民军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缝衣也有窍门,荷包用钩针,线路要匀要密,扣门要用倒线,裁领口可以比一只军用瓷碗”。

用老百姓灶膛里的稻草灰和锅底灰浸水染布,用树枝弹棉花,自己动手缝衣服……全军上下,一齐动手,终于在落雪的前几天,穿上了自制的新棉军衣。

光阴荏苒,转瞬38年。1985年河南省开展文物普查,霍家忠保管的这张借布借据被发现,作为珍贵的革命文物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河南省财政厅按借据所列布匹,折合26544尺,折价6388元,拨专款全数偿还了布主。

一张借布借据从历史尘封的记忆中复苏并鲜活起来,我们仿佛看到了刘邓首长和十万大军在寒风中自己动手做棉衣的身影,耳畔回响一支熟悉而又久违的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故事来源:2013年1月2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