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草地上垃圾随污水流淌。 本报记者 郭 靖 摄
车站路河岸垃圾“抱团”。郭 靖 摄
集镇路口泥石散落。郭 靖 摄

本报记者 郭靖 见习记者 潘家栋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自5月5日起,本报03版“明察暗访看人居环境”专栏连续两期刊登了部分乡镇人居环境存在脏乱差的情况,引起全市的广泛关注。

5月13日,市委农办为此专门对谭家河乡、浉河港镇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通知要求:要直面问题,组织力量,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不存侥幸心理……于收到通知两日内,将整改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

部分乡镇环境卫生问题被曝光后,立即引起许多乡镇的高度重视,部分乡镇还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整治方案,并积极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那么,记者采访过的乡镇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如何呢?5月15日上午10时,记者对已报道过的浉河区谭家河乡进行回访时发现,该乡环境卫生虽然有所改善,但整体境况仍不容乐观。

当日,记者沿着之前报道走访的路线,驱车来到S224信应公路,路两边远山如黛,茶田繁茂,见证着此处作为环南湾湖茶乡的魅力。然而,行驶到谭家河茶叶交易大市场门口对面时,记者却看到另一番刺眼的“风景”:一大片裸露的山间草地被垃圾覆盖,塑料袋、饮料瓶、泡沫制品等生活垃圾堆积,四周污水横流。

距离这片垃圾堆不足十米的地方,是一排居民房。在此已经居住了十多年的村民告诉记者,农村环境就这样,附近垃圾桶少,垃圾很难处理,将垃圾往荒地里一扔很常见。平日里还好些,昨夜刚下了一场大雨,附近的垃圾都被雨水冲到这来了。“咱农村环境差,说到底还是管理的问题。”这位村民最后无奈地表示。

继续往前行驶,来到石化服务区加油站附近的路口,这里是进入谭家河集镇的必经路口。远远地,记者就看见白色的水泥路面被散落的黑色泥土、碎石子覆盖,路过的行人和车辆都得小心翼翼。

进入集镇中心,迎面而来的是“提升茶乡魅力 建设美丽乡村”的宣传标语。在此前《浉河区谭家河乡脏、乱、差》的报道中,街道小桥南头无人问津的露天垃圾池严重影响了该镇的容貌。当记者前去查看时,看到了令人欣慰的场景:外溢的垃圾已经被清理干净,周围较整洁。

随后,记者转入车站路金色南湾社区,走了没多远见到一个垃圾回收清理站,一股难闻的气息依旧蔓延在周围。垃圾站后面是穿镇而过的小河,河岸两边随处可见快餐盒、塑料袋、牛奶盒、酒瓶等生活垃圾,有些已经“抱团”堆成了临时露天垃圾堆。此时,一位刚倒完垃圾的村民随手将垃圾桶放入河里涮洗,还未倒出的食品袋飘入河中。不远处,“文明从我做起 卫生点滴开始”的宣传牌成了摆设。而此处是南湾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这里的河水,最终又将流向我市的“大水缸”,影响市民饮水安全。

上午11时许,来此打扫的清洁工许师傅告诉记者,按照要求一天要打扫两次,但附近居住几百户居民,日常的3个大型垃圾池仅有他一人负责清运,垃圾多的情况下,一天要运9车垃圾,根本忙不过来,村民随手扔垃圾也没看到有人管。

今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浉河区委、区政府将5月、6月、7月3个月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集中宣传季,并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浓厚氛围,力争做到家喻户晓。然而,调查中记者发现,部分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仍令人担忧。可见,面对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环境、市农办的《限期整改通知》,仍有少部分乡镇的整治意识很薄弱,在环境治理方面显得“不温不火”,把有关职能部门通知的事当“小事”,致使限期整改并未起到实效。

眼下气温逐渐升高,随处散落的垃圾不仅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更容易滋生细菌,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在此,记者呼吁相关部门予以严格监管、彻底清理整治。本报将持续关注我市农村环境整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