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郝光 吴楠 见习记者 黄宁
“风雨梨花寒食过,辽东湾畔寻亲人。魂牵梦萦六十载,梦圆海城乙未春。纸灰化作白蝴蝶,皮丝聊表后人心。吾辈当存五叔志,梦想中国长精神。”5月14日,烈士吴高龄的侄子吴曾旭从上海发来《为五叔扫墓有感》的诗作,并一再向记者表达他由衷的感激之情。
至此,本报“国信杯”“忠骨有处寻 亲人今安在——为抗美援朝烈士寻亲”公益活动暨大型主题报道活动共为7名烈士找到了亲人,6名烈士亲人已前往东北扫墓。寻亲之旅画上了阶段性的圆满句号,而我们让更多烈士“回家”的脚步不会停歇……
寻亲,让思念不再等待
65年前,军车载着他们奔赴异邦,保家卫国;65年后,一场特殊的寻找跨越了一甲子的时空阻隔,让亲人与他们在墓碑前团聚。
这场特殊的寻找肇始于3月初河北“寻亲使者”张红琢的一个爱心电话:借助信阳日报社的力量,为10名信阳籍抗美援朝烈士寻找亲人。
革命战争年代,30多万信阳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生命。抗美援朝时期,信阳数以万计的优秀儿女奔赴朝鲜战场,浴血异邦,抗衡强敌。为烈士寻亲,党报媒体责无旁贷!
3月17日,简短的启动仪式一结束,信阳日报社采访团成员就兵分两路,开始寻亲之旅。历时两个月的寻亲,从枝头吐绿到春红凋谢,太多感人的英烈事迹让人动容,太多烈士亲人的苦盼催人泪下。
一路走来,寻亲的故事大同小异,但每次的启程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启动仪式当天,寻亲第一站——为烈士张家先寻亲的路上,暴雨如注。山路崎岖,风雨兼程,艰难跋涉了两个多小时后,在山坳间一个整洁的小院内,当我们将烈士张家先的详细安葬地址交到他的外甥杨传锦手中时,年迈的老人潸然泪下。临别时,大雨依旧倾盆。看着村头挥手作别的杨传锦,一种欣慰感在记者心中油然而生。
忘不了为烈士肖国付寻亲的柳暗花明。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寻亲团不放弃任何线索的不懈努力,让此次寻亲峰回路转。当老乡告诉我们穿过那片落英缤纷的樱花林就能见到烈士肖国付的二嫂时,那种踏破铁鞋终寻得的兴奋让一天的奔波与劳累即刻烟消云散。波光粼粼的塘前,舒志云老人打开了尘封的记忆。烈士当年是怎样抱着必死的决心上战场,又是怎样在战场上背着炸药包英勇就义……一家人的悲喜交加让我们觉得即便山再高路再远,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年代的久远,行政区域划分的变更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寻亲进程,而烈士同辈人的逐渐减少也让寻亲困难重重。但为了让思念不再等待,我们始终铭记"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激情",第一时间把烈士的消息带给了亲人。
寻亲路上,感动常在
一次次的寻亲如同一次次的心灵洗礼,亲人的追忆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精神升华。
烈士丁光德、温世荣、张建民离家时,孩子尚在襁褓之中,烈士张建民、吴高龄更是背着家人偷偷从学校入伍,而烈士肖国付走之时也已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决心……为了同一个目标,他们舍家弃子,血洒异邦,用生命保家卫国。一封封阵亡通知书和装满烈士遗物的包裹从前线陆续寄来,让亲人望穿秋水的期盼一刻成空。忠骨埋他乡,亲人无处寻,每年清明祭拜不得更是让这份沉甸甸的思念含泪泣血。
"这是我们家今年最大的一件喜事!"得知叔叔吴高龄的消息后,花甲之年的吴曾旭激动不已,连夜从上海赶了回来。虽然素未谋面,但叔叔英勇高大的形象已经深深烙在他心里。"60多年没去祭奠了,心里有愧。我有责任接过寻找叔叔的接力棒!"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足以让牙牙学语的婴孩变成耄耋老人,但是岁月割不断亲情血脉,长眠他乡的烈士啊,亲人没有将你们遗忘!
在烈士张建民侄子张明河家中,他向记者展示了珍藏多年的宝贝:一张烈士牺牲证明书、一张光荣证、一张一等功立功证书。虽然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业已模糊,但是一家人把老爹的遗物视若珍宝,对他们来说,这是缅怀老爹最好的情感寄托。当记者将印有烈士墓碑的报纸送给他们时,姐弟几人争相围看。"做梦也没想到还能找到老爹的墓碑,而且还是在国内!"刹那间,喜泪纷飞,血浓于水的温情在这个农家院落持续蔓延。
在寻找烈士温世荣亲人的过程中,我们有幸见到了当年跟温世荣一起"跨过鸭绿江"的温其正。历经战火的老人谈起侄子温世荣时仍难以释怀,"我最后一次见到他还好好的!"一起披红戴花共赴前线的侄子没能看到万人空巷迎接志愿军回国的盛况,每念及此,老人都会遗憾地叹息。于他,失去的不仅是保家卫国的战友,更是至亲至爱的亲人。
一个烈士就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他们的事迹昭示、激励着后人献身国防。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时代背景,但是那种力量依旧澎湃如昨,撼人心魄。
"大哥牺牲后,我也想去当兵,但父母不让。后来我就把自己的小儿子,外孙送到了部队。今年我的孙子也将高中毕业,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还会把他送到部队去。"在《中国梦想秀》的录制现场,烈士温世荣的弟弟--67岁的温世举铿将有力的话语感动了在场所有观众,一门忠烈世代保家卫国的事迹让主持人动容落泪。
在烈士肖国付家中,我们见到了回家探亲的肖世昌。受三爷的事迹激励想要参军却未能如愿的父亲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从18岁入伍至今,肖世昌的军装已经穿了整整11年。烈士丁光德的侄子丁明友虽是一名扎根深山几十年的人民教师,但年少的他也曾有过军旅梦,因体检过度紧张而与军营失之交臂让他懊悔至今。烈士张建民的英勇事迹也是侄子张明海从军的动力,最终因为成分问题没能如愿成为他一辈子的遗憾,他同样将儿子送到了军营。
一路走来,我们始终被这种感动包围。前辈舍小家为国家的牺牲精神延续在了后代的血脉中,这种精神上的印迹就是一座世代相传的活的陈列馆,深深地镌刻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寻亲,我们一直在路上
为抗美援朝烈士寻亲启动的消息如同一粒石子,在美丽的信阳激起千重浪。一时间,寻亲热线应接不暇:为烈士寻亲提供线索的,求助本报帮忙寻找烈士安葬地的,为我们的寻亲活动点赞的……
"真是老天爷对我们的眷顾!"信阳高级中学78岁的退休老教师洪汝廉说起寻亲由来激动万分。作为信阳日报的忠实读者,3月17日,信阳日报《烈士啊,寻找亲人去看您》的专版上"吴高令"这个名字让他难以置信,但"固始县城关镇一街兴无街107号"又让他确信无疑:烈士就是他们的叔叔!他迫不及待地电话通知了外出的老伴吴曾霞。当天这一喜讯就传遍了吴家上下,远在上海的二弟回来了,84岁跟五叔手足情深的小叔在得知这一消息时反复跟吴曾霞确认"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滂沱大雨的杭州,"中国梦想秀"录制现场,烈士亲人见到"寻亲大使"张红琢时的跪拜磕头是对恩人最高的敬意。无需过多感谢的言语,现场的感动已经爆棚。这一路,我们目睹了太多烈士亲人的悲喜。很多烈士亲人在第一时间得知亲人的消息时,惊喜多于感动。六十年,亲人的等待实在是太久了,若不是这次特殊的寻亲,恐怕亲人的等待还会遥遥无期。
杜鹃花开别样红。4月中旬,寻亲活动启动将近一个月,就在我们对吴正海、孙贵山、叶照禄、黄万成4为烈士的亲人遍寻无着时,"将军故里"新县又喜传烈士吴正海亲人的消息。这是我们截至目前找到的最后一位烈士的亲人。
在为烈士孙贵山、叶照禄、黄万成寻亲途中,我们遭遇了共同的困难。资料显示,孙贵山烈士是浉河区上游办事处建设路大同胡同4号人。如今的建设路早已没有了大同胡同的踪影,经多方打听,依然无人知晓过去的大同胡同在哪里。所幸老城公安分局给我们提供了确切线索:"建设路柳提春晓苑小区就是大同胡同旧址"。然而,该小区目前的居民大都是外来户,时隔多年,没人知道孙贵山烈士亲人的任何消息。叶照禄烈士原籍商城县吴河公社大柳树大队(水区)。因修建鲇鱼山水库,大柳树大队被一分为三,划入临近的清塘凹村、万安村和莲花村。遍寻三个村子,仅有的一户叶姓人家与叶照禄烈士也无亲属关系。后来,有热心读者提供,商城县文联退休干部叶照青与烈士名字一字之差,会不会知道有关烈士的信息?电话联系叶照青本人后,我们得到的同样是令人失望的消息。烈士黄万成碑文为:河南省信阳县 解放军三二0六部队。然而,查询河南英烈网,其资料显示为:男,信阳市新县代咀乡黄湾村,光山县八里区游击队战士。而在新县新集镇(原新县代咀乡黄湾村),烈士的亲人同样杳无音讯。
忠骨有处寻,亲人今安在?
亲人啊,您可听到了烈士的"呼唤"?为烈士寻亲之路没有止境,我们随时期待找到您的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