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广海
母亲是一个嗜茶如命的人,即便有再多的农活,每天一早起来,必须生火烧开一壶滚烫的水来。母亲先从有些生锈的茶叶盒子里摸出一小把茉莉茶冲上,慢慢地品上一会儿,再拾掇家务。母亲对茶的钟情,简直就是她生命中最鲜活的一部分了。
受母亲的影响,我从上小学就开始喜欢喝茶了,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真正认识信阳毛尖,是大学毕业后分到一所中学里。我们语文组的刘老师是一位河南信阳人,他也非常喜欢喝茶。每看到我不是喝茉莉花茶就是喝信阳毛尖时,他就对家乡有一种强烈的思念。因为刘老师的老家就在信阳市罗山县的一个小镇,那里是信阳毛尖的产地。每年新茶上市的时候,他都要老家的亲朋寄过来一些。说起老家的茶来,他还讲了信阳毛尖的渊源。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大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说:“淮南茶信阳第一。”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在清末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
听刘老师对信阳毛尖的介绍,我为自己一直坚持喝信阳毛尖而自豪!此后,我更钟情于信阳毛尖了。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坐在书桌前,泡上一杯信阳毛尖,看那碧绿的叶子在透明的玻璃杯中翻滚、舒展,与茶轻轻对视,就像与多年的知己,轻轻对话,属于我和毛尖的那些温馨时刻,是那么悠闲惬意。
信阳毛尖喝久了,慢慢品出茶之香,茶之味,回味无穷。茶就像好风景,不会止于山水,山水尽处,还可以坐看云起,茶的香味过后,还有茶之韵味。正如陆羽好友名僧释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说:“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再次与信阳毛尖结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到信阳游玩,来到信阳毛尖的主产地之一震雷山。这里被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河南省首家湿地公园”。在景区,我仰观四周的山,俯视临流的小溪,心想:这样的青山绿水,便有不俗的好茶。
在胜泉寺景点,看到前面有泉水自石罅流出,长年不断,四季澄清,其味甘冽。震雷山所有的泉水都源源不断流入浉河,之所以称震雷山的泉水为圣水,是因为它和浉河源头水一样,有其独特的功效。用它沏茶,其味甘冽、香郁。
陪同我的当地朋友带我们去参观出产信阳毛尖的茶园,来到震雷山的南坡,大片大片齐整的茶园,让人赏心悦目。在景区的一个饭店,我们要了当地的一些小吃后,开始慢慢品茶。有胜泉寺的泉水,有茶园新鲜的毛尖,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搭配。
饭店的老板就是一个爱茶之人,他知道我们从山东远道而来,特意为我们表演了一番茶艺。他把茶叶放进一个杯子里,倒下滚烫的开水,把杯里浮起的泡沫倾倒在另一只杯子里,然后再加水冲泡。老板端起杯子让我品尝了一下,我只喝了一口,一股清淡的茶香涌入口中,我连忙喊了声:“好茶!好茶!”
老板用浓重的乡土口音向我介绍了信阳毛尖的制作过程,拿出一把毛尖放在我手心里,让我细细地闻,一阵淡淡的清香飘来,沁入心脾。我看着杯中微绿的茶水,真不忍一口饮下。我连忙邀老板和我一同喝茶,老板欣然落座。我们如多年未见的老友,慢慢聊着茶、品着茶,再也不管窗外溪水流淌的声音,还有那被山风吹斜的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