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已在全市铺开。然而,除了城市创建轰轰烈烈外,乡镇创建又如何呢?4月29日,记者随机采访了浉河区部分乡镇发现:有些乡镇环境卫生令人担忧——

本报讯(记者 张 勇 马保群)一边是青山如黛流水潺潺,一边是垃圾满地杂乱无序。4月29日上午10时左右,记者来到浉河区谭家河乡,看到两种不同的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

车一驶入S224省道信应公路谭家河大桥南端,记者发现公路变成了集贸市场。卖小吃、水果、蔬菜的商贩在路边搭着简易的棚子占路叫卖,不仅影响交通,而且遗留下大量的垃圾。在这个“集贸市场”东边的一大片空地上,有人在焚烧垃圾,看见记者在拍照,这人赶紧挖土填埋焚烧物。

进入谭家河集镇,记者发现街道旁边堆放着垃圾无人清理。街道小桥头树立的一块牌子破破烂烂,牌子下面的草丛中堆着很多垃圾,塑料袋、烟盒、饮料瓶等很刺眼。而小桥南面的一处垃圾池破烂不堪,垃圾散落在池子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难闻的臭味。附近群众告诉记者,这些垃圾已经堆放很长时间了,好长时间都没人管理了。当记者问及前段时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时乡里有没有管理时,一位居民很激动,他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乡里几乎天天有人管。可创建成功了,就根本没有人管理了。难道,干部搞工作就是给上级看的吗?在进入浉河区谭家河乡桥西边,一位个体户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确实给我市乡镇基础设施及环境带来了极大变化,我们举双手赞成。但是,创建不能只刮一阵风。如果这样,真正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没有发现集镇上有人清理垃圾,也没见到标准的垃圾池。一个环南湾湖的茶乡乡镇,垃圾缘何这么多?本报将继续关注。

编者按:2014年7月7日,河南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省农村普遍开展一次积存垃圾清理行动,实现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干净卫生,力争2014年年底前完成任务。

《意见》下发近一年时间,我市乡镇人居环境整治得如何?从即日起,本报推出“打造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系列报道。本报记者将深入各乡镇明察暗访,报道脏乱差,弘扬真善美,以期促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助力魅力信阳建设。

创建不是一阵风

继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后,全市上下又积极投身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然而,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仍有少数基层乡镇党政干部,仅仅把创建工作视为城市的事,因而忽略乡镇创建,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不仅如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以创卫成功为基础,更以提升创卫层次、改善民生为目标。

如果只是走走过场应付检查的话,过不了多久,脏乱差又会恢复原貌。这就要求政府承担起主要职责,建管结合,将利于环境改善的好的做法坚持下去,杜绝创建一阵风式行动,打好国家卫生城市的长期“保卫战”,才能打造出全国文明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