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又骑着你的电动车出去办案啦。”门卫笑着和刚驶出法院大门的“老侯”打招呼。

4月15日,天气有点阴,“老侯”招呼着庭里的书记员小孙:“别等院里的车了,坐上我的电动车去鉴定机构吧。”于是便出现了之前大门口的这一幕。

“老侯”是人们对浉河区法院审监庭审判员侯海臣的称呼。侯海臣1973年参军,侦察兵出身,在部队干了10余年,转业后到浉河区法院至今,他已经在审判第一线兢兢业业地工作了30年,从书记员、审判员到庭长,大家对他的称呼也从“小侯”变成了“老侯”。

明年“老侯”就要退休了,他一直保持着军人简单而又执着的思维模式,干一行爱一行,工作热情丝毫没减退。他认为既然进了法院就是为了帮助更多当事人解决纠纷,不追求升官发财,不追求名利待遇。“老侯”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走,坐上我的电驴发传票去。”

转眼30年过去了,这不单单是“老侯”的30年,也是浉河区法院改革的30年。海事法院、行政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庭的相继建立,促进了相应审判业务工作的开展;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审判方式改革,显著提高了司法公正和效率,促进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审判机制的建立,在改革和完善诉讼程序、法律统一适用机制、执行体制与工作机制、审判组织与审判机构、司法审判管理与司法政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在这30年奋力前行的足迹里,“老侯”作为一名亲身感受、切身经历浉河区法院30年变迁的老同志,他说:“我为在法院工作而感到自豪。”

光阴无情,岁月如梭,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侯”成了今天双鬓斑白的“老侯”,当年的三杠自行车变成了现在的踏板电动车,一直不变的是“老侯”扎根于基层法院切实为当事人排解纠纷的执着与坚持。

□卢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