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真抓实做兴产业

近年来,明港产业集聚区在市、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集聚区发展系列指导方针、文件精神,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推动了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和主导产业的快速集聚。2014年,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6亿元,实现税收5.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税收5.0亿元,总产值195.6亿元,“四上”企业增加值42.8亿元。

科学规划立产业

钢铁工业是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原崛起的战略支撑产业之一,按照《河南省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求,明港产业集聚区信钢集团是河南省钢铁产业发展“一区五点”布局“五点”之一,肩负振兴河南钢铁产业的历史任务。明港集聚区钢铁及钢铁制品产业涵盖方圆300公里市场,具有明显区域竞争优势,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豫南、皖西、鄂北唯一的以钢铁行业为中心的产业集聚区。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快速推进,信阳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明港处于中原经济区、武汉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之间,处于京广铁路经济带腹地,北可融区、南可靠圈、东可入带,既可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接受辐射带动,又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在区域合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如果说中部是个大市场,那么明港处于人口密集的中间位置,是产业发展、商品集散的理想之地。明港产业集聚区与周边工业园区及产业集聚区存在互补优势,可以为武汉、十堰、郑州的汽车工业基地生产配套汽车零部件。

基于区域产业综合优势,明港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把近期主导产业和长期产业规划相结合,近期主导产业以冶金和装备制造为主,同时延伸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构建一个以信钢公司、河南中联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冶金和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形成一个集冶金、装备制造、物流、仓储、专业市场、商业金融、公共服务等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层次鲜明、功能齐全的钢铁产业集群。长期以发展航空港和物流业为主,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明港航空港经济区,建设发展临空经济。

循环经济促发展

近年来,明港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辖区企业推广先进循环技术,加强循环工业骨干企业和基地建设,通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中水回收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健全完整产业链等四条途径,大力培育发展循环经济。目前,集聚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年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废铁渣矿渣150万吨,利用率达95%以上。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污水1.7万吨,每年完成COD(注:即化学需氧量,是水质监测的指标)削减量1700吨,已累计向信钢供应中水1000万吨,保证了信钢的工业生产用水。通过信钢公司钢后低压饱和蒸汽发电工程、煤气综合回收利用工程、烧结余热利用工程的开展,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集聚区以推动钢铁产业合理延长产业链,提升资源加工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更好地促进了企业集聚发展。

科学培育强链条

明港产业集聚区按照市区统一要求,对集聚区主导产业进行了论证,制定了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绘制了主导产业链图谱,目前集聚区主导产业为冶金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主导产业企业近40家,其中冶金主导产业骨干企业主要有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公司、信阳豫信轧钢实业有限公司、信阳东盛炉料有限公司、信阳明港宏益矿产有限公司、信阳宏伟炉窑有限公司、河南杭氧气体有限公司等;装备制造主导产业骨干企业主要有河南中联制管有限公司、信阳东信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河南亚通交通安全设施有限公司以及已经落地建设的信阳润泰铝业有限公司、信阳天安门业有限公司等。2014年,明港镇及明港产业集聚区借助“中国光彩事业信阳行”活动机遇,广泛对接主导产业项目企业,共签约项目8个,主导产业项目4个,其中江苏国强镀锌实业有限公司50万吨冷轧板项目,总投资15亿元,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明港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链,提升明港整体经济竞争力。

创新方式促招商

明港产业集聚区按照市、区招商引资相关政策措施,持之以恒地开展“四个一”招商活动,改变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实行网上平台招商、协会招商等形式,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召开全镇招商引资大会,印发《明港镇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班子成员、各单位、村委会(居委会)均有招商任务,明确奖励激励措施,开展全民招商;与各省市铸锻工业协会、冶金工业协会、五金工业协会、装备制造类工业协会保持密切联系,利用协会会员资源和活动,积极宣传推介集聚区;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条件,通过网络收集与主导产业相近企业信息,并利用网络资源,设立集聚区宣传平台,目前集聚区已在“广贸天下网”大型平台设立了招商宣传平台。

2014年,明港镇借力“中国光彩事业信阳行”活动,结合实际,把近期主导产业和长期产业规划相结合,精心编制与主导产业相近的大型项目18个,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与项目相关大型企业1000余家,印制了宣传手册,镇处级领导分别带领招商小分队兵分四路前往珠三角、京津冀、浙江、福建、山东等产业集中度高的地方,轮流进行叩门招商,累计对接100余人次,签约项目8个,签约资金41.6亿元。

完善配套强支撑

一是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集聚区三横一纵四条主干道已全部建成,全长5.6公里,主体工程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钢城大道东段工程、集聚区南北支路、东西支路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建成后可实现集聚区与明港机场、石武高铁明港站、京珠高速明港站、京广铁路明港站、107国道、335省道等外联通道的畅通无阻,集聚区主干路网初步形成。二是着力完善供排水管网及水源建设。累计修建供排水管道28.6千米,实现建成企业全覆盖。筹集资金兴建淮河供水工程,新建净化水厂一座;在明河建设拦水坝一座,实现集聚区红石嘴水库供水、明河取水、污水处理厂中水循环、淮河供水工程供水等多渠道供水机制。三是加快推进电力设施建设。集聚区现有110KV变电站3座,已建成配电网线10公里,新的10KV供电网线工程已完工,实现了集聚区高压配电线全覆盖。

破解制约建平台

针对要素制约瓶颈,明港产业集聚区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破解要素制约瓶颈。一是建立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政务服务平台。集聚区落实“零阻碍”服务,实行手续全程代办,以明港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便民服务大厅,相关职能部门派驻服务窗口,集中审批,限期办结。二是建立土地收储平台,破解土地制约瓶颈。集聚区积极与省、市国土部门对接,完善在建工业项目土地手续,重点做好土地收储工作,利用土地占补平衡指标收储土地,保证招商项目落地即可开工建设。三是建立融资服务平台,破解企业资金瓶颈。该镇多次组织召开企业、银行参与的企业家圆桌会议,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四是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完善人才信息库。明港镇在平桥区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成立招工服务中心,依托前期开展的全镇人力资源普查活动,摸清了全镇人力资源状况,为解决企业落地后用工需求,开展针对性招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产城互动促融合

一是通过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城市设施的对接,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区主干道路通过107国道与城区对接,另有规划中的道路与城区主干道连接,城区自来水、污水管网、通信、公交等设施不断向集聚区延伸,形成产城协同发展、不断融合的格局。二是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一方面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推动企业入驻,加快项目建设,扩大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在镇区或集聚区大力建设新型社区和住宅小区,让进城农民进城后能干得好、住得下、幼有教、病有医、老有保。三是推动集聚区内村庄迁并。为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与城市功能互补,集聚区着力打造生活服务区项目,建设高标准农民安置区,配套广场、环卫、学校、医疗等服务设施,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选址,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建成后集聚区内的5个村庄可全部外迁,安置群众570多户,形成产城互动发展新格局。(汪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