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年风雨路 今朝铸辉煌

本报记者 赵雪峰 本报特约记者 班永如

十年风雨历程,十年春华秋实。信阳市农村信用社在信阳市委、市政府及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走过了十年坎坷与辉煌的历程。十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积极作为,用勤劳的双手描绘出一幅幅绚丽的支农画卷,用聪颖的智慧铸就了一座座农信丰碑。十年的改革发展,信阳市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豫南大地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1、根系“三农”显身手

十年发展,十年跨越。信阳市农信社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根系“三农”沃土,助力地方经济,着力在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上下功夫,在支持“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做文章,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信社增效的“多赢”目标。

各项存款大幅增长,资金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农信社牢固树立“存款立社”的发展理念,上下联动,强化多层次营销;规范行为,开展立体化服务,完善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出实招、抓实干,实现了存款大幅增长。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农信社存款余额达613亿元,存款以年均20%的速度迅速增长,较10年前增加513亿元,增幅高达511.7%。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支持“三农”重点突出。十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全市农信社坚持“资金取之于地方用之于地方”的原则,把信贷投向和金融服务重点牢牢定位在支持实体经济和“三农”协调发展上,不断加大对“三农”、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全市农信社紧密结合各县区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规律,积极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企业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发展。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的实施,加大对禽类加工产业、茶叶果蔬、花卉苗木等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现代农业园区支持力度,着力培育扶持了文新茶叶、华英农业、黄国粮业、康缘食品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加大小微企业及产业集聚区信贷投放,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农信社贷款余额达421亿元,较10年前增加340.7亿元,增幅为424.3%,年均增幅达18%。涉农贷款余额为366亿元,较10年前累计增加305.2亿元,增幅为502.0%,年均增幅为19.7%,其中,农户贷款余额258.6亿元,较10年前增加225亿元,增幅达669.6%,年均增幅为22.6%,贷款规模始终位居全市各金融机构首位。连续多年获市委、市政府通令嘉奖。

科技水平稳步提升,支付结算日益便捷。十年间,为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全市农信社积极实施“三大工程”建设,在深入调研、了解农民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加大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业务推广力度,增设自助设备,努力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让普惠金融惠及万千百姓。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农信社累计布放自助设备354台,POS机具3695台;金燕卡存量227万张,助农取款服务点2912个,覆盖面达100%;开通了农信银结算系统、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十年间,全市农信社实现了电子支付结算渠道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少到多的巨大飞跃。

2、改革创新谋发展

十年改革,十年蜕变。在省联社的关怀指导下,全市农信社突出改革主题,瞄准任务目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驶入了持续改革发展的快车道。

组建农商行,实现新突破。市农信社持续完善了县级联社法人治理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产权制度改革。十年间,完成了票据兑付、县一级法人改制,稳步推进县级农联社组建农商行工作,新县、罗山、固始三家农联社先后完成农商行组建并挂牌开业,其他县级行社均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利用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提升资产质量,优化监管指标,尽快达到农商行组建标准,推动全市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迈上新台阶。

建流程银行,培育新亮点。全市农信社积极推进流程银行建设,着力重塑组织架构、优化流程,致力打造现代精品银行。全市农信社先后取得了组织架构再造、部室职能明晰、制度流程梳理、薪酬分配机制完善等丰硕成果,逐步探索符合实际的流程银行建设模式,为加快向现代化金融机构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支农更惠农,推出新举措。全市农信社把金融创新作为改进服务、支农惠农的切入点,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全力提升支农服务水平。十年来,结合辖区种养业、特色产业、农村产业化项目和信用社自身的服务优势,推出了涵盖农信社信贷服务的“及时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心连心”农户联保贷款、“金太阳”助学兴教贷款等“十大信贷品牌”,全方位满足了城乡不同层次、不同额度、不同类型的客户贷款需求。全面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推广“金燕快贷通”业务,在授信额度内,让信用户贷款像取款一样方便,此举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评价并在全市推广。积极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实施船权、茶权、林权证抵押及存货等抵押方式,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积极配合农业、财政、社保、民政、计生等部门代发粮食直补、退耕还林、新农合、新农保、城乡低保等款项,免收工本费和开卡费,实现了各类涉农补贴资金由“国库到农户”点对点直接发放。

3、提升服务惠民生

十年服务,十年积淀。全市农信社充分发挥网点优势,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强化服务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现已成为全市金融机构网点分布最广、涉农信贷投放最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建设贡献度最大的农村金融机构。

培育服务内生力。全市农信社高度重视骨干人才的培养,将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相结合,对内分层次分条线组织专项培训,对外招录新员工,吸纳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培养合规执业的柜面服务团队,打造知农业、懂政策、专金融、善营销的信贷服务队伍,为“三农”、社区、企业、城镇居民的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同时,将服务纳入员工队伍建设、管理、培养、激励体系,加大作风督查和服务检查力度,严格考核评价,培育合规文化。目前,全市在岗员工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63.6%,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24.7%,分别较10年前上升22.1和11.3个百分点,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不断提升。

推动服务规范化。全市农信社现有368家机构网点,在保持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同时,通过大力开展金融服务设施建设,布放自助设备,形成以网点为支撑、以自助设备为辅助、以电子银行为延伸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金融服务。通过开展精品网点建设,优化分区布局,延长营业时间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度,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构建了城乡立体化、多层次、无盲区的服务格局。通过丰富结算渠道,构建了以大小额支付、银联、农信银系统为主体,提供财政涉农补贴代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等汇通城乡、安全畅通的支付结算体系。

公益服务连民心。十年间,全市农信社发扬热心公益、回馈社会的优良传统,在文化教育、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抗洪(抗旱、抗震)救灾、驻村帮扶、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板报、短信等多种形式,宣传金融方针政策、普及金融知识、服务百姓生活,增强了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朋友的风险意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十年规划,十年追求。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十年的奋斗不仅发展了地方经济、壮大了自身实力、夯实了今后的发展基础,也使全市农信人对信阳市农信社未来十年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和希望。新年伊始,信阳市农信办领导班子在总结十年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正在制定今后十年的发展规划。在未来十年内,全市农村信用社将全面实现“六个明显”目标,即改革创新成效明显凸显,经营管理机制明显转变,资金实力明显增强,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业务发展明显加快,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社会知名度明显提高。这是全市农信社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历史任务,也是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市农信人将一如既往,务实重干、不懈努力。一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管理水平提升和经营机制转变,创建良好银行。二是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着力构筑未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当好支农主力军。三是以规范化管理为手段,促进农村信用社向现代银行迈进。四是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激发广大员工奋发向上、献身农信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主线,化解包袱,规范管理,加快农信社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六是以提升服务为根本,规范服务行为,加快科技创新,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农信社良好的社会形象。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规划,新的追求。信阳农信人决心立足眼前,着眼未来,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力争在未来的十年里,谱写出信阳农信社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