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锐)近期,我市紧紧围绕非煤矿山发展的新常态,以矿山工程为主线,以“抓机制、夯基础,抓培训、提素质,抓监管、强措施,抓创新、探方法”为抓手,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抓机制,夯实安全基础。我市一是抓好企业主体责任建设。建立矿山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二是抓好企业标准化建设。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督促达标企业按照标准化规范运行。全市生产企业三级安全标准化全部达标。三是抓好企业转型升级。
抓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我市一是举办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培训班。二是聘请安全生产专家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注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三是组织县区安全监管人员、企业负责人参加清华大学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管理远程培训。
抓监管,强化保障措施。我市一是狠抓非煤矿山企业节后复产验收,针对新常态,早安排、出狠招、严问责,确保了节后企业复产安全稳定。二是扎实开展矿山工程专项整治。制定文件,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加强宣传,形成良好工作氛围。部门联动,集中开展执法行动。三是认真做好汛期非煤矿山安全监管。认真落实责任,开展汛前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逐个制定整改措施和应急逃生明白卡,确保安全度汛。
抓创新,探索监管方法。我市一是创新开通微信平台。二是实施隐患排查社会化服务。三是推行细节管理模式。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做起,全面加强矿山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