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出彩信阳人

本报记者 姚广义 见习记者 李浩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人才事业,可谓亮点纷呈、硕果累累。

我市先后获得国家、省级、市级科技进步成果奖103项,获得补助资金5653万元。广大人才紧紧围绕高效农业、电子信息、现代家居、商贸物流、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等领域,攻克行业科技难题,不断取得科研和技术创新成果,人才支撑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我市拥有企业研发平台124家,院士工作站6家,企业孵化器2家,科技园区1家。产业集聚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合作,组建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人才发展平台日益增多。

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全市各类人才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信阳共同努力奋斗的汗水,更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人才工作蓬勃发展的精彩缩影。

海纳百川

吹响人才发展集结号

如花的青春,怎样最美丽?满腔的热血,怎样挥洒最醒目?这样的疑问对于80后的杨香月来说,答案无疑是到基层去。

从新乡医学院毕业,在郑州一所连锁门诊上班,要不是“双千工程”,杨香月这样的经历原本与在信阳工作无关。

2013年,聚焦基层群众就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民生问题,市委、市政府广发“英雄帖”,组织实施了“双千工程”,像杨香月这样的2019名急需紧缺人才被引入全市基层教育、卫生系统,为基层民生事业增添了新活力,带来了新变化。

无独有偶,2014年4月,另一项重点人才工作——“鸿雁计划”也在信阳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是与“双千工程”不同的,“鸿雁计划”指向信阳籍外出优秀人才和信阳拔尖人才。

“鸿雁计划”向信阳籍在外人才抛出了“橄榄枝”,收到这样友好信号的潢川籍企业家杨中清立马行动起来,回乡投资50亿元创办兆利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园,解决了近1500人的就业问题。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信阳注重挖掘信阳籍在外成功人士这一人才群体的优势,按照“智力”、“技术”、“管理”分类,通过“鸿雁计划”,建立了1200多人的信阳籍在外人才库,通过微信、电子邮件等信息技术,定期向在外人才推送全市经济发展现状和需要。同时,以驻外党组织为平台,通过舆论引导、乡情感召、典型带动,做优环境牌、做足乡情牌、做深产业牌,引凤还巢,推动“信阳人经济”向“信阳经济”大转型,呈现出人才回乡、信息回传、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可喜局面。近年来,经过智库引领和外籍人才牵线搭桥,我市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在外人才为家乡修路、建桥等投资590余万元,捐资助学920万元;有135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累计投资17.6亿元,领办创办各类企业30多家,解决4000余人就地务工问题。

如果说“双千工程”、“鸿雁计划”是基础民生需要的人才建设,那么“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则是对信阳产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的一项工程。

2015年1月,在由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验收评审会上,信阳市“ZWC型转网式除污机”、“多元相变调温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两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紧接着,2015年2月,河南省科技厅等八部门联合公布了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名单,我市天意节能、方浩实业、龙海雨布等3家企业榜上有名。

成绩背后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是创新型平台的建设。我市把“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作为人才政策和人才工作创新的突破口,通过倾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了全市科技创新层次,培育了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推进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

发挥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积极协调市直职能部门,帮助有关企业规范编辑财务资料、完善科技园区发展规划,积极做好与中央、省直有关部门沟通对接。

发挥好科技部门专业优势。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会同市科技局对全市200多家企业、9家科技孵化园和科技园区进行筛选,并选派科技局一名领导班子成员驻点联系、现场指导。

发挥好项目单位主体作用。帮助项目单位争取国家和省级创新基金支持,组织项目单位对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院士工作站、孵化器、研发平台、科技园区等条件,查漏补缺,指导信阳天意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申请、并购专利9项,进一步夯实了创建工作基础。

发挥好市场导向作用。积极支持信阳四通机械制造公司等企业与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人才、智力、技术;引导黄国粮业等5家企业联合组建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五云茶叶公司等4家企业联合信阳农林学院组成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政策吸引形成“洼地效应”。近年来,我市吸引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260多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用为本 铸就人才成长之路

真正的人才不是贪图享受,追求待遇条件,而是寻找最佳创新创业的环境条件,追求事业的成功,实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人生价值。

以制度建设助推人才发展,我市建立健全了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制度。根据特长,组织拔尖人才建立基层服务联系点。为每名拔尖人才建立一套服务基层档案,作为拔尖人才目标管理、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发展关键在培养开发,连续几年,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都对拔尖人才开展政治理论培训。

2014年10月,大别山干部学院迎来了60名市县级拔尖人才。在郭家河、周河美丽乡村建设体验式教学点,拔尖人才纷纷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搞起了现场服务。市拔尖人才、光山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何贵友发现有的枫杨发生了食叶虫害,现场支招,鉴于枫杨树干高大,建议用药剂和柴油1:6配比,由烟雾机在树林里产生烟雾进行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年度拔尖人才政治理论培训班过后,一封《信阳市优秀拔尖人才致全市各类人才的倡议书》在网上流传开来。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为谱写中国梦信阳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倡议书中拔尖人才们向社会发出了号召。

响应号召,走下去,进基层,定点帮扶成为发挥拔尖人才社会带动效应的锦囊妙计。

信阳市中心医院通过人员培训、技术帮扶、学科建设,使潢川县人民医院和淮滨县人民医院等2家受援医院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深得受援医院员工和当地群众的好评。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拔尖人才组成专家服务团到全市多个乡镇卫生院开展技术帮扶,传授新技术、新业务,受到了基层的欢迎。

近年来我市组织市县级拔尖人才深入联系点,开展以专题讲座、技术指导、创业帮扶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活动300多次,帮助解决生产、教学、医疗等方面的难题,在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尊贤爱才 打造宜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打造宜业人才评价机制也是充分发挥人才社会效应的有效方式之一。

这几年,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人才评价机制基本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已成社会共识。

以拔尖人才的选拔为例,不论单位性质,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为信阳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成为选拔标准。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初审、专家组评选,经过层层精挑细选,接受社会审阅的目光,最后由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评选的这些拔尖人才中不仅有教授高工,也有普通工人技师;不仅有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教师,也有“土专家”和“田秀才”。

回首过去,“惜才、爱才、敬才、用才”在信阳已蔚然成风。2015年01月28号,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夏杰在参加信阳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对信阳人才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她指出:人才是加快河南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信阳在抓高端力量、加快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抓基础力量、大力培养技能人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绩,希望进一步做好人才这篇大文章。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适应新形势、开启新行程。信阳人才工作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举措,创新人才理念、突出引才重点、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信阳在“四个河南”建设中更出彩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