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拳拳爱民心 殷殷帮扶情

本报记者 赵雪峰 通讯员 扶勇 钱洪波 聂建武

箭厂河乡仁畈村位于河南最南端,是新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扶贫村和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结对帮扶村。2012年9月,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规划处副处长宋元华和农村道路处计划科科长徐涛入驻仁畈村,拉开了结对帮扶的大幕。

宋元华和徐涛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谋划帮扶思路。走访中,他们了解到,箭厂河乡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先后有5000余名英雄献出了宝贵生命。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的巨大牺牲,深深震撼了宋元华和徐涛的心。他们及时将这里的情况向省厅领导汇报,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次次座谈,一场场讨论,一个个规划,一项项评审,《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结对帮扶新县箭厂河乡仁畈村发展规划》跃然纸上。

说了算,定了干。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对照发展规划,脚踏实地,逐步把蓝图变为现实。

2012年12月13日,对仁畈村小学120多名师生来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局长蒋晓明带领工作队,为学校捐赠86套标准化课桌、1000余册图书、6台电脑、1台电子琴和乒乓球台、羽毛球等体育器材,总价值4万多元。更令孩子们欣喜的是,短短一年时间里,崭新的教学楼建起来了,坑坑洼洼的操场硬化了。从此,农村娃也可以网上冲浪,寂静的小山村响起了悦耳的琴声。

加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仁畈村全体村民最大的心愿,也是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实施帮扶计划中最突出、最给力的内容。

自2012年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积极为仁畈村争取交通项目,先后投入110万元修通了兰岗、泥河等8个村民组6.6公里水泥路,1000多名群众从此告别了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地泥泞的出行历史。

新建仁畈村大桥是仁畈村群众祖祖辈辈的心愿。这座桥是村民通往城里的必经之道,没有这座桥,晴天群众过河要迈过由几十个石头摆成的简易石墩,雨天石墩被淹就要绕道十多公里。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帮扶意见,决定投资170万元,兴建长130米、宽7米的仁畈大桥。目前,该项工程已完成勘测和图纸设计,正在进行建设手续审批工作。

2013年1月,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了援建仁畈村文化服务中心工作。经概算,在倒水河东岸,与213省道隔河相望的仁畈西村民组,规划占地面积3亩,建筑面积772平方米,建设集便民服务、党员电教、文化娱乐、图书阅览、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服务中心,需投资153.8万元。当蒋晓明提出要从局办公经费中挤出这笔资金时,全体班子成员一致通过。与此同时,为美化环境,助推旅游业发展,该局还决定再投资50万元,在文化服务中心旁倒水河新建一道长115米、高1.1米的拦水坝。而今,两项惠民工程已竣工启用。

“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2013年初,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实施了首批产业结构调整帮扶计划,投资近2万元,引进2000株优质桃树苗和300斤优质花生种,免费发放给30多户群众试种,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扩大规模,并在水产养殖和旅游业发展上对该村进行帮扶。如今,仁畈特色产业蔚然成型,石斛、百合、大棚蔬菜种植,蛋鸡、淮南猪养殖已然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2014年,仁畈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32元,较2012年翻一番,特色产业的不断壮大,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仁畈村村民代表大会上,当村党支部书记汪立先通报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正在开展和将要实施的帮扶工作时,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拍手称赞。今年79岁的红流人员汪宗海激动地说:“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为我们做这么多好事,真是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