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宪科 马依钒 金培满
好雨润心润肺,也润茶。昨日上午,伴着淅淅沥沥的春雨,“九悦鸿城杯”“百年荣光·信阳百家茶乡(茶企)百日行”采访团出发寻茶,拜访一位与信阳毛尖有着不解之缘的女茶人——信阳九峰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静。
一般来说,以茶为伴的女性,大都温婉秀丽。初见曾静,记者深感此言不虚。还未落座,她便捧出自己花费了3年之久,精心研发的信阳毛尖系列茶——金汤毛尖。
未泡之前,此茶色泽偏黄,茶中有花,条形较长且并非笔直。这与近年市面上常见的信阳毛尖外观差异明显,让采访团成员来了精神,纷纷上前围观。此次寻茶序幕也就此拉开。
泡开之后,茶汤金黄,一芽一叶在杯中肆意舒展,最妙的是黄色茶花点缀其间。这金汤毛尖果然有趣,不变的是信阳毛尖浓郁的香气,不同的是花叶交相辉映的新奇。“根上还是咱信阳毛尖,可面上已然换了一套雅致的外衣。”一位采访团成员的调侃倒是入木三分。
信阳毛尖素以芽头小、汤色绿著称,为何曾静独辟蹊径,费时费力地研发出金汤毛尖?
“这种茶可以在常温下保存。我花费大量精力研制,就是为了打破信阳毛尖保存不便的瓶颈,为了让我们信阳茶叶走得更远,未来发展得更好。”她不经意间的这句回答自然流畅,毫无违和感,一瞬间,让人心生敬意。这位女性对信阳毛尖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信阳毛尖对保存条件要求很高,需要低温冷冻,随饮随取。常饮信阳毛尖的人都知道,如果保存条件达不到,泡出来的茶水口感和色泽上便会差很多。
整个2011年的春季,曾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信阳毛尖保存更为方便。此前,曾静从事茶业经营已有10多年的时间,也接触了不少外地茶商。有些茶商对信阳毛尖热情不高,不愿投入过多精力,究其原因就是毛尖不易保存。
2011年的采茶季还没忙完,曾静便把大量精力放在了研制易于保存的信阳毛尖上。杀青、摊晾,达不到保存要求,就二次杀青、再次摊晾……一有时间,她就泡在公司四望山上的茶场里,反复琢磨,制作好了,就试着保存。夏季、秋季、冬季,曾静反复推敲各个保存时间里出现的问题,摸索应对方法。
2012年10月,四望山上的茶树开花了,黄色的小花淡雅美丽。茶树有魂、茶花迷人,能不能把茶花也加进自己正在研制的毛尖茶里呢?春茶加上秋花,效果会怎样呢?曾静大胆尝试。
2013年春季,曾静研制的金汤毛尖上市了。不少外地茶商给予很高的评价,很多顾客也乐于尝试,这样的结果给了曾静很多信心——让信阳茶叶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近年,每到采茶季,偶有四川、湖北等地茶叶流入信阳市场冒充信阳毛尖的传闻,这让曾静很痛心。她也一直在探索,以期在保留信阳毛尖茶味的基础上,捍卫其本源上的纯粹品质。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恢复传统的采摘炒制方式。采摘时,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炒制时,以整洁为标准,剔除碎、乱、断。”经过思索和尝试,曾静找到了这条途径。这样一来,不再单纯追求嫩芽、直条,一举两得,既能提高叶芽利用率,又利于规范茶叶市场,从源头上制止四川茶、湖北茶乱入信阳市场牟利。
用“不解”形容曾静与信阳毛尖的缘分,实不为过。牧童引路、雪芽回春、白露秋毫、望乡思潭、望山秀女,这些富有诗意的文字是曾静为九峰茶业的茶园挨个取的名字。20多年来日久情深,难怪,一聊起茶叶来,她便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