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厚元在收藏室向记者介绍他的作品“沉思的关公”。
张馨月 摄

□本报记者 刘 翔 见习记者 张馨月

在鸡公山西边山脚下的浉河区李家寨镇万冲村有一处古朴的院落。小院外,是搭着紫藤花架的露天走廊。小院里,红梅盆景点点艳丽,疏密有致,煞是可爱。小院右边的假山上流水潺潺。右边院墙上开了个圆门,往里望去,各色盆景摆放其中……

这是鸡公山一个特殊的“景点”。这里住着一位名叫张厚元的老人以及他的老伴。常常有人来这个小院做客,有来自信阳本地的、广水的、应山的、驻马店的,甚至还有来自上海的。

张厚元,今年72岁了,原是万冲村的乡村教师。虽然早已退休多年,住处远离城市,但张厚元的生活却过得津津有味,有声有色。用张厚元自己的话说,他大部分的时光都用来醉心根艺,摆弄花草盆景。而这些让他的心一直沉浸在快乐里,这一坚持就是20年。

吸引人们纷至沓来的正是张厚元的“藏宝屋”,里面收藏着用树根作成的近400件根艺作品,有展翅的鹰、有傲立的鹤、有鲤鱼跳龙门、有沉思的关公、有顽皮的狮子、大气的“寿”字根画、还有柜子里陈列的立体山水图……这些是张厚元老人近20年来心血的结晶。欣赏着这些作品,我们惊讶于作品形貌的栩栩如生,更感叹张厚元丰富的想象力。

或是由于一直以来对艺术保有的热爱,抑或是在山中居住吸收了些许自然之灵气,在经由朋友介绍带他走入根艺的世界时,张厚元感受到了根艺独特的美。“根艺是尊重自然的,每个根艺作品都是随自然附形,都是独一无二的。”张厚元说。于是,自1995年起,张厚元开始痴迷于根艺,自此对根艺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张厚元说:“做根艺就像是让哑巴开口说话,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原来隐藏在木头里的生命重新展现出来。”

出一个作品,是靠缘分的。在张厚元看来,做根艺不是批量生产,照葫芦画瓢。做根艺的材料,有他自己在山里寻到的,也有亲戚、邻居留心给他送来的。当他在自己的小院里琢磨材料时,常常请亲朋好友出主意,甚至把经过的路人请到家中喝茶,借鉴灵感。

张厚元虽然72岁高龄了,却依然精神矍铄,乐观开朗,日子过得很潇洒。他平日吃粗茶淡饭,做做根艺、盆景,有的作品被人买去,有了些收入,他就出去旅游。

院落的一角,一束翠绿的竹子配着黄色的腊梅高高地伸出院墙,听着山风的消息。张厚元说:“都说‘人如其居’,我看是鸡公山之灵气熏染了我。做根艺能悦己悦人,真是人生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