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翔 见习记者 李浩
“老板,结账!”
昨日下午两点多,当记者来到鸡公山管理区彭家沟“龙湾山庄”地锅饭褚世忠家,最后一批食客刚刚结束用餐,正准备离开。
“这家地锅饭不错,地道!”以为记者是来用餐的食客,结束用餐的老张热情地向我们推荐着。
“老板你这生意不错啊!”记者打趣道。“也是国家政策好,要不哪有现在的好日子。”褚世忠憨憨的一笑。
原来,在2013年9月份之前,褚世忠还是个在外打工,年收入几万元的“打工仔”。2013年,鸡公山管理区在筹备“大鸡公山”旅游规划项目的时候,为了解决来鸡公山旅游的游客的食住问题,在彭家沟规划了农家乐片区。紧靠107国道,坐落在鸡公山脚下,毗邻波尔登森林公园,彭家沟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更迎合了当代人在巨大生活工作压力下的返璞归真,远离城市喧嚣,融入大自然怀抱精神需求。于是,借着政策的“东风”,不到两年的时间,褚世忠摇身一变成了“小老板”。
从“打工仔”到“小老板”,“生活越来越舒坦了。”褚世忠说。“我今年50岁了,在外面打工,工厂大多不要我这年龄的人。现在在家里挣点钱,带带孙女,踏实。”
“舒坦”的生活源于政府的支持。“政府帮我们修了路,像这房屋的规划改造,对外宣传,用瓦补贴等,都是政府在后面支持我们。”说起政策上的优惠,不善言谈的褚世忠反而滔滔不绝起来。“怕我们经营不好农家乐,有抵触情绪,前段时间政府还组织我们去郝堂、谭家河考察呢。”
一家人全部上阵,褚世忠负责配菜,妻子做菜,像南湾鱼、土鸡等特色食品,全成了顾客口里津津乐道的美食。“到旅游旺季,我们这一天有十几桌,吃饭还要排队呢!”说起这些褚世忠满脸笑容。
生意红火了,对父老乡亲来说也是好事。彭家沟里,几个身体硬朗的留守老人在褚世忠家农家乐里打过“下手”。对他们来说每天能挣点“零花钱”,也排解了生活上的寂寞。
“下一步还得再扩张店面。”说起未来的规划,褚世忠信心满满。“后面可以再加个院子,除了做地锅饭,还可以提供住宿。这样,南来北往的旅客可以在我这里享受‘一条龙’服务了!”
(图为褚世忠在院子里晒腊肉。 本报记者 李 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