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淮滨义工团的义工们到栏杆乡王湾敬老院服务的情景。 |
□本报记者 黄 铎 文/图
他们是一群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利用节假日,去敬老院帮老人捶背、剪指甲、检查身体;走上街头,宣传交通法规,普及环保知识,让爱心传递。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义工。
记者日前采访了淮滨义工团,亲身感受义工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来到他们的办公地点,淮滨义工团四位核心成员正在商量下次活动的方案。见到记者,他们热情地介绍起义工团的情况。淮滨义工团于2013年6月1日成立,前身为淮滨义工协会,是淮滨第一家民间义工组织,目前已有200位登记在册的成员,包括教师、警察、个体户、公务员。
义工团的各项活动是由马腾飞、董树民等核心成员组织策划的。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因为义工活动走到了一起。董树民说,他自己就是残疾人,是被人帮助长大的,所以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起初,他们只是各自怀着义工梦在淮滨吧里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认识后,为了共同的理想成立了这个组织,并先后策划了走进台头王湾敬老院、文明交通伴我行、走进留守儿童学校、淮河文化周志愿服务、助阵高考等40余次活动。
马腾飞告诉记者,自组建以来,淮滨义工团始终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以“义务、奉献、自愿、关爱、无偿”为服务宗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
“义工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快乐吗?我很快乐!’”马腾飞说,“我们几个都是普通人,做义工只是为了能够传递爱心、传播友谊、播撒文明,我们并不伟大,但很快乐。或许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把许许多多的有限力量凝聚起来,爱的力量便是无穷的、巨大的。用一颗赤诚不变的爱心,关注弱者、关注社会、关注进步是淮滨义工团追寻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