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啦! 本报记者 邹 乐 摄

昨日上午,记者随南湾水库水产站捕捞队感受寒冬捕鱼。

快艇在南湾湖上驰骋,烟波浩渺,冷风袭人。记者兴奋地拍照,相机却因为手不听使唤差点滑落。

这样的天气捕鱼,怎一个“冷”字了得?

“这算什么?我们队员跳到水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那才叫冷!”队长马超快人快语,“有时我们拉网时,手和网结冰冻在一起,掰都掰不开!”

都知道南湾鱼好吃,原来从水库到餐桌,来得并不容易。

说话间,捕鱼船闯入眼帘。

捕捞队员们正在收网。大大小小的南湾鱼赶趟儿“自投罗网”,露天船舱里不一会儿就满满当当了,煞是喜人。

“这次集中捕捞从去年11月27日就开始了,到今天就可以全面收网了。100多万斤活鱼已集中放养在活鱼库,并陆续投放市场,满足春节需求。”马超边指挥着捕捞队员将不足5斤的鱼放生到水库,边向记者介绍。

“要想捕鱼效果好,‘赶、拦、刺、张’少不了。赶,就像赶鸭子一样,将鱼群赶到一起。拦则是拦断鱼群的逃路,使鱼群按预定方向前进。刺网是驱导渔具,与拦网配合,将鱼群驱集到捕鱼区。张,顾名思义,就是经过赶、拦、刺,鱼群被诱导进入张网而被捕捞。”

马超说,这四步捕鱼法环环相扣,少说也要耗上十天半月。70多天来,他们在南湾湖75平方公里的水面上,分区域捕捞,步步推进,不留死角。一直吃住在船上,捕到哪儿夜晚就在哪儿“安营扎寨”。夜晚值班时,还要驾快艇巡库,寒冷、孤独,都不在话下,只为那捕捞丰收的喜悦。

“这一船鱼,足有两万斤吧?”“可不,只多不少!”队员们忙碌着,乐呵着,不一会儿,就将船舱里不足5斤的鱼放生完毕,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捕捞地点。记者则随同那满舱的鱼群,驶向活鱼库。它们将在那里入库待售,让南湾鱼美名远扬。

“北京、郑州,都有咱的南湾鱼,卖得可俏了!”马超言语中难掩自豪,“南湾鱼好,那是真的好!咱们信阳人大水缸里养出的鱼,能不好吗?”

不远处,南湾水厂的取水口波光粼粼。

□本报记者 时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