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慧玲 见习记者 黄 宁

昨日,息县孙庙乡范楼村范大妈家其乐融融,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向记者聊起了他们村里的“百姓调解员”。

“许警官是我们的老熟人,在范楼,没人不晓得他。”

“现在办事可方便了,很多事情不需要往县城跑了,老许上门就为我们办了。”

“治安?好得很!白天串门根本不用锁门。”

……

面对村民的称赞,许伟稍显腼腆,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职责所在。自去年11月16日息县正式实行“一村一警”以来,作为范楼村的包村干警,许伟当好“服务员”、乐做“和事佬”的干劲不减,警民情深让他在开展基层工作时如鱼得水。

排查民间矛盾、化解治安纠纷、走访服务群众、采录更新信息……村头地头,零距离的服务架起了警民连心桥。

对于顺河村24岁的杜逗逗来说,许伟恩同再造。当年父母为了规避计划生育,把刚出生的她抱养给了姥爷,成年后的她外出打工由于缺乏身份证明,困难重重。许伟得知情况后,走访附近乡邻,采集身份信息,仅用20天就向上级递交了审批材料。“做梦也没想到办理速度会这么快,从头到尾都是许警官在为我忙活。”想到将要告别24年的黑户生涯,杜逗逗十分激动。

“上级要求他们每月至少来4次,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数,这样对不法分子是一种震慑,让老百姓也有安全感。”采访中,村民殷明柱告诉记者,因范楼村警务室紧邻337省道,这里成了许多长途司机最安心的“休息区”。

城镇化的加快和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得“空心村”的治安隐忧重重。息县在360个行政村中,设置了56个警务室,包村民警281名,“一村一警”就像给每个治安网格投进了一枚棋子,破解了农村警力不足的难题,激活了治安防控体系的整盘棋。

与轰轰烈烈的破案相比,“一村一警”的成效见于细节之中。“有些基层矛盾如不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很可能会酿成大事。”处理打架斗殴、协调邻里纠纷……“接地气”的工作,让息县众多包村民警成为群众最信任的人。

上图为许伟在村民家中进行回访。

见习记者 黄 宁 摄